我还住小泥房呢,人家的房子早已是两层楼了。
电话是一个渔场上的朋友打来的。说是舟山鱼场上发现了鱼群,而且特别多,特别厚,机不可失啊。他问,是什么鱼?对方回答,是米鱼。不可能呀,现在虽不是寒冬腊月,可这刚过春节,米鱼的渔讯就来啦?我也奇怪着哪,往年它以农历六七月为渔汛期,而以七月为旺汛,可打上来一条看,就是敏子,没错。看洋面上的情景,又是“大潮讯”的光景。
渔老大是闻风的,闻什么风?当然是略带点腥而咸咸的海里的钱风喽。他闻风而动,接连打了十几个电话。这大过年的,上哪儿去找人,多数不在家,即使在家,船也不在码头。他在我家地上急得团团转。一个小时后,只勉强凑够了两条船的人。打渔是协调作业,人手不齐干不了活。人到了,他领一条,他弟弟领一条,开足马力,直奔出现渔汛的洋面而去……
好事临头,有个比喻叫“天上掉馅饼”。我们渔老大,此时就有这样的感觉,可那天上掉的不是馅饼,而是一沓又一沓的钱,秋天的落叶一样。
两条现代化的打渔船,一前一后驶向大海深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渔老大奇怪了,海面平如偌大的镜子,没有风,更没有浪,且皓月当空。快十五了,大潮将至,不说巨浪涛天,来点浪花也属正常呀。可没有。
你们会游泳吗?
会点?
你们尝到过在海面躺着观星空的感觉?告诉你说,那真是一种享受,很受用。夜空高高的,又很底,有的星星遥不可及,而有的星光就在你的鼻子底下,仿佛你垂手可摘,一伸手就能摘下一颗来。渔老大的弟弟对我说,当夜就是这种感觉,把他都搞晕了。
然而,瞬间之后,远处分明有了涛声。随着船的驶入,那涛声渐渐热烈起来。远远望去,那浪在月光下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把两条渔船上的人看得傻了眼,打这么多年的鱼,谁见过这番景象……这浪,分明是鱼浪。由成千上万条米鱼数也数不清的米鱼,翻涌起的鱼潮,涌过来又一浪涌过来……好家伙,它们聚在一起搞联欢哪。在闹元宵,一个从没有过神奇的大聚会。
下网,兜上去!渔老大一声令下,船上的人兴奋得血脉贲张,不由得“敏子,敏子……”地欢叫起来。
拖网“嘭的一声”下水了,船像离弦的箭。一网下去,拖上来,船的吃水线就没了一大截。船调回头,兜第二网,海面上已多了七八条打渔船;到了第三网,满洋面上船好像比鱼还多。船在田野里耕作,渔火点灯……
就在这无比繁忙的兴奋中,渔船上的广播响了。渔业预报:海上出现异常情况,台风突至。请马上离开作业渔场,避风。
福兮祸所依,那就赶紧逃吧。
说时迟那时快,空中的月亮和海面上的米鱼先逃了。而米鱼则逃得无影无踪,活见鬼了一般,那么多的大股渔群说没一条也不剩。只有打上船的,冻在冷藏舱的。
浪说到就到,三尺浪先来,列着队、闪着贼亮的浪花,排空而至,黑天黑地向渔船扑来。然后,大雨滂沱,一刹那间,换了个世界。
渔老大弟弟的船驶出老远,警醒到渔老大那条船没跟上来。于是,掉转船头去找,顶着涛天的浪,又回到作业区内。兄弟筋连着筋,由一根肠子爬出来的,血脉相通。渔老大太贪,网到的鱼把他给害了,多出的那几网,全进了冷藏舱,船重,机械停转。
远远望去,前方的浪已经不能叫浪了,它由几组大的板块组成,高的如山,低的似谷,速度的变幻惊人,那条渔老大的渔船,在洋面上时而像一片树叶轻得没一点重量,时而又像乒乓球一样在海面上弹起来又狠狠地被砸下去。在巨浪狂风中颠簸。渔老大的弟弟,急得脑门上豆大的汗珠,强令不惜一切把船靠上去。
船靠上去了,救护的缆绳抛了几次遇难船才接住。
一条船拖着一条船在海上转圈圈。渔老大的弟弟是想把哥哥的那条船发动机拖带着发动起来,渔老大明白弟弟的用意,可见鬼了,马达就是不肯启动。一条载重船拖着另一条更沉重的载重量过大的大船,那拉力有多么大啊、多么重啊,我们无法想象。紧要关头,两个乒乓球忽然一个向上弹去一个向下砸去,那条围系着生命的缆绳被绷断了。
而就在这里,渔老大的船上,不知是谁忽然大叫一声:“船进水了”。船上顿时惊恐一片。渔老大脸铁青着,把舵给了别人下去查看,但见水势翻涌,于是下了弃船的命令。
救生筏抛出了一只又一只,人就像下饺子往海里跳,往惊涛骇浪里跳……渔老大的弟弟这条船上的人负责接应着遇险的难友,一个人又一个人爬上了船。最后一个海里的渔民被拽上来了,只是仍不见渔老大。他弟弟冲着报话机大声喊:“大哥,你现在在哪里?逃命要紧,你快弃船,过我这边来。”
“兄弟,我受伤了,跳不下去。你们快逃命吧,不要管我,是我害了你们。”
“大哥,你好糊涂。你不要这样呀。”只见对面的驾驶舱里,于明亮的光影渔老大在向他挥手。对话间,船即向左倾斜下沉、下沉,稍一停顿,船只沉没了,渔老大身上的那只“大哥大”也沉没了,水面上只露出一根桅杆……
渔老大的弟弟泪流满面,所有船上的人都哭了。
电话是一个渔场上的朋友打来的。说是舟山鱼场上发现了鱼群,而且特别多,特别厚,机不可失啊。他问,是什么鱼?对方回答,是米鱼。不可能呀,现在虽不是寒冬腊月,可这刚过春节,米鱼的渔讯就来啦?我也奇怪着哪,往年它以农历六七月为渔汛期,而以七月为旺汛,可打上来一条看,就是敏子,没错。看洋面上的情景,又是“大潮讯”的光景。
渔老大是闻风的,闻什么风?当然是略带点腥而咸咸的海里的钱风喽。他闻风而动,接连打了十几个电话。这大过年的,上哪儿去找人,多数不在家,即使在家,船也不在码头。他在我家地上急得团团转。一个小时后,只勉强凑够了两条船的人。打渔是协调作业,人手不齐干不了活。人到了,他领一条,他弟弟领一条,开足马力,直奔出现渔汛的洋面而去……
好事临头,有个比喻叫“天上掉馅饼”。我们渔老大,此时就有这样的感觉,可那天上掉的不是馅饼,而是一沓又一沓的钱,秋天的落叶一样。
两条现代化的打渔船,一前一后驶向大海深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渔老大奇怪了,海面平如偌大的镜子,没有风,更没有浪,且皓月当空。快十五了,大潮将至,不说巨浪涛天,来点浪花也属正常呀。可没有。
你们会游泳吗?
会点?
你们尝到过在海面躺着观星空的感觉?告诉你说,那真是一种享受,很受用。夜空高高的,又很底,有的星星遥不可及,而有的星光就在你的鼻子底下,仿佛你垂手可摘,一伸手就能摘下一颗来。渔老大的弟弟对我说,当夜就是这种感觉,把他都搞晕了。
然而,瞬间之后,远处分明有了涛声。随着船的驶入,那涛声渐渐热烈起来。远远望去,那浪在月光下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把两条渔船上的人看得傻了眼,打这么多年的鱼,谁见过这番景象……这浪,分明是鱼浪。由成千上万条米鱼数也数不清的米鱼,翻涌起的鱼潮,涌过来又一浪涌过来……好家伙,它们聚在一起搞联欢哪。在闹元宵,一个从没有过神奇的大聚会。
下网,兜上去!渔老大一声令下,船上的人兴奋得血脉贲张,不由得“敏子,敏子……”地欢叫起来。
拖网“嘭的一声”下水了,船像离弦的箭。一网下去,拖上来,船的吃水线就没了一大截。船调回头,兜第二网,海面上已多了七八条打渔船;到了第三网,满洋面上船好像比鱼还多。船在田野里耕作,渔火点灯……
就在这无比繁忙的兴奋中,渔船上的广播响了。渔业预报:海上出现异常情况,台风突至。请马上离开作业渔场,避风。
福兮祸所依,那就赶紧逃吧。
说时迟那时快,空中的月亮和海面上的米鱼先逃了。而米鱼则逃得无影无踪,活见鬼了一般,那么多的大股渔群说没一条也不剩。只有打上船的,冻在冷藏舱的。
浪说到就到,三尺浪先来,列着队、闪着贼亮的浪花,排空而至,黑天黑地向渔船扑来。然后,大雨滂沱,一刹那间,换了个世界。
渔老大弟弟的船驶出老远,警醒到渔老大那条船没跟上来。于是,掉转船头去找,顶着涛天的浪,又回到作业区内。兄弟筋连着筋,由一根肠子爬出来的,血脉相通。渔老大太贪,网到的鱼把他给害了,多出的那几网,全进了冷藏舱,船重,机械停转。
远远望去,前方的浪已经不能叫浪了,它由几组大的板块组成,高的如山,低的似谷,速度的变幻惊人,那条渔老大的渔船,在洋面上时而像一片树叶轻得没一点重量,时而又像乒乓球一样在海面上弹起来又狠狠地被砸下去。在巨浪狂风中颠簸。渔老大的弟弟,急得脑门上豆大的汗珠,强令不惜一切把船靠上去。
船靠上去了,救护的缆绳抛了几次遇难船才接住。
一条船拖着一条船在海上转圈圈。渔老大的弟弟是想把哥哥的那条船发动机拖带着发动起来,渔老大明白弟弟的用意,可见鬼了,马达就是不肯启动。一条载重船拖着另一条更沉重的载重量过大的大船,那拉力有多么大啊、多么重啊,我们无法想象。紧要关头,两个乒乓球忽然一个向上弹去一个向下砸去,那条围系着生命的缆绳被绷断了。
而就在这里,渔老大的船上,不知是谁忽然大叫一声:“船进水了”。船上顿时惊恐一片。渔老大脸铁青着,把舵给了别人下去查看,但见水势翻涌,于是下了弃船的命令。
救生筏抛出了一只又一只,人就像下饺子往海里跳,往惊涛骇浪里跳……渔老大的弟弟这条船上的人负责接应着遇险的难友,一个人又一个人爬上了船。最后一个海里的渔民被拽上来了,只是仍不见渔老大。他弟弟冲着报话机大声喊:“大哥,你现在在哪里?逃命要紧,你快弃船,过我这边来。”
“兄弟,我受伤了,跳不下去。你们快逃命吧,不要管我,是我害了你们。”
“大哥,你好糊涂。你不要这样呀。”只见对面的驾驶舱里,于明亮的光影渔老大在向他挥手。对话间,船即向左倾斜下沉、下沉,稍一停顿,船只沉没了,渔老大身上的那只“大哥大”也沉没了,水面上只露出一根桅杆……
渔老大的弟弟泪流满面,所有船上的人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