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自然!”林昭道:“正如狄公所言,朝堂之上我们暂时无所作为,主要还是集中力量在军中。目前我与种家的关系保持的还算不错,看来以后还需要加强。和谈结束之后,我想走一遭府州,一来算是毛脚女婿上门,二来……得见见舅兄折克行!”

    狄青点头道:“没错,种家和折家是重点,不过其他几路也不可忽视……韩绛那边本来与公子交好的,只是他担任陕西路宣抚使的时候也不会太长了,怕是得另外想办法。”韩绛已然参知政事,若非战事不会留在西北,迟早要回汴京去做副宰相的。

    “陕西路或许谋之过早了,至于其他几路……”林昭道:“环庆路的王韶人还不错,倒是可以慢慢接触的……最重要的是机会,按照目前河湟吐蕃的状态,估摸着也就一两年的时间熙河必有战事,这是一次抓牢军权,建立军功的好时候……”

    河湟吐蕃的状况众人都有所耳闻,按照目前局势,迟早会发生冲突这是肯定的。但是宋庭是否会与之开战还不好说,毕竟眼下辽国和西夏都不安宁,内政方面王安石变法也是起伏不断。所以到底何时开战,还真不好说。

    但是林昭却很笃定,一两年之内开战。狄青有些惊讶,可旋即也就释然了,或许公子从王韶那边得知了更多消息吧!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家公子拥有一刻来自千年之后的灵魂,熙河之战确实开始于熙宁五年。

    狄青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加强在熙河一带的情报投入,现在公子做铺垫。如果真的开战,绝对是一次好机会,必须趁机扩大的我们的实力和影响,公子不能错过。”

    “那是自然!”林昭心中暗想,自己已经期许许久了。对吐蕃开战,自己这个出使过河湟,熟悉那边情况的将军岂能不参战?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林昭已经期待了许久,绝对不会轻易错过。

    既然是林昭的决定,狄青他们自然不会反对,自当全力配合。眼下对他们而言,西军的重要姓不言而喻,唯有将西军彻底掌控在手中,才能与赵顼摊牌。虽说眼下有许多的便利条件,但是他们都知道这件事不容易,任重而道远。这才只是个开始,需要徐徐图之。

    狄青道:“公子,我说了,想要谋夺皇位需要很多支持,宫中、朝堂、军中,还有一个同样至关重要。”

    “狄公的意思是?”

    “得民心者的天下!”狄青意味深长地说道:“民心所向对于皇位的归属十分重要,乱世改朝换代如此,盛世争储夺嫡同样如此。仁宗皇帝在位数十年,名誉甚好。赵宗实个短命鬼就不说了,而今的赵顼重用王安石变法,百姓们已经多有怨言了,这对他是个很不利的影响。

    公子当初反对过青苗法,在杭州更是开仓放粮,这是得民心的行为。只是当时公子身份不高,影响只是局限在很少人之中。这远远不够,以后做事公子还需要注意,尽量扩大公子的名声与美德。

    虽说争夺皇位是拼着的实力,是冒险行为,但民心向背还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登基之后,民间的议论与认可都十分重要。所以,此事必须要从长计议,早做准备。”

    “狄公说的是,我会注意的。”林昭笑了笑,自己已经可是习惯了做好事不留名,现在看是不行的。名望这东西至关重要,看来以后还必须得高调做事,有时候也少不得做作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殿下,且先如此定计吧!眼下当务之急是与西夏的和谈,等回到汴京之后我们再从长计议。”

    “嗯!”

    狄青沉声道:“回到汴京之后去见见太后和林夫人吧,他们都很想你!”

    一个是嫡母,一个是生母,林昭心中感慨,母子亲情是割舍不断的,自己这个做儿子的该尽孝膝前。

    “好,回到汴京我就去!”林昭一口便答应了。

    “那好,公子也忙碌了一晚上了,早些回去休息吧!”

    “狄公年纪大了,更该多加注意才是!”林昭瞧着狄青已经开始斑白的头发,心中很是感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臣老当益壮呢!”狄青笑了,笑得很爽朗。他是已经花甲之年了,也是有些疲惫。但是二十年来,他从未有过今曰这般舒爽开心,疲惫之气也瞬间烟消云散了,甚至还有些格外的兴奋。

    “狄公,我身边缺少人手,东林近来一直表现的不错,不若让他跟着我如何?”第一天知晓身份,林昭便毫不客气,直接张口要人看。

    “让东林去公子身边本就是这个意思!”狄青自然十分乐意,如今相互了解了,彼此自然更应该加强联系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