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诸葛亮此时已经收拾了一个小小的行囊。

    父亲从外面走回来,进屋探头看了一眼。瞬间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正在煞有介事的收拾着行李。有贴身的衣物、还有鞋子、常用的一些东西。

    诸葛亮收拾的很认真,父亲诸葛珪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些,忍不住发问。

    “亮儿,你收拾着些东西干什么?”

    “曹操要打过来了,我们都难逃一难,父亲咱们快点逃跑吧,否则难逃一死。”

    诸葛珪扑哧一笑,道:“曹操虽然在徐州边界陈兵,但是丝毫没有发兵的迹象,且陶谦和他已经相约不再开战,曹操怎么可能现在打过来?”

    “曹操的父亲被徐州的人杀了,他肯定会因此对徐州报仇的。”

    诸葛亮虽小,但说起来一板一眼,逗的诸葛珪忍不住发笑:“小家伙,那曹嵩是被陶谦的叛将张阖杀的,张阖已经逃掉了,曹操如果报仇也不会找徐州报仇,他只需要去找张阖便是。”

    “曹嵩只是曹操攻打徐州的借口,难道父亲没发现?”

    “他攻打徐州直接打便是,还玩什么借口?”诸葛珪看着这个六七岁刚刚会说话的儿子,突然说出这么一大段的理论,越是新奇的看着诸葛亮。

    “打徐州不需要借口,毕竟陶谦也打过兖州,但要把徐州百姓都屠杀干净,那可必须要借口了。”

    “瞎说,他为什么要屠城?为什么要做的这么决绝!”

    诸葛亮无奈的摇了摇头,说到:“父亲,当今天下,天灾不断,粮食短缺,遍观大汉十三州,唯独徐州在屯田政策下,地富民丰。曹操最缺的,恰恰就是粮草,打下徐州,获取地盘的目的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充实他的粮仓。”

    “那和屠城有什么关系呢?小孩子莫要胡乱分析。”

    “徐州那么多人,如果不屠杀了,不得用粮食养着啊!”

    “......”

    诸葛珪没有马上说话,某一时刻,他的心颤动了一下,之后又强作笑脸:“小兔崽子,能耐了你!”

    这夜的谈话最终没有什么结果,诸葛亮的建议,诸葛珪没有采纳,他只是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的儿子似乎说的很对。

    但,诸葛珪最终没有采取行动,他没有离开,但没想到就再也没能离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