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鞑靼族一行人离开后,皇帝才发现吴楚洵回来了。

    皇帝的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知州的宴请,带着吴楚洵回到了总兵府。

    皇帝与他几日未见,如隔三秋。

    正欲与他缠绵。

    吴楚洵却后退了几步,单膝跪地,向皇帝请罪。

    “陛下,臣有罪在身,领兵两万剿灭匪患,却因地形不熟,导致三千京营将士不幸陷入沼泽,另有千余将士被悍匪所杀。臣愧对陛下,愧对阵亡将士,请陛下重重责罚!”

    吴楚洵低垂着头,面色沉重,不复往日的张扬。

    皇帝面带诧异,并未怪罪,反而亲自上前将他扶起。

    “玉章,你何罪之有?你此次为朕铲除了互市的一大阻碍,带回来的财宝更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朕应该赏赐你,而非责罚。”

    皇帝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宽慰。

    吴楚洵垂下眼帘。

    暗忖,以皇帝的行事风格,不应该对那三千京营漠不关心,这般轻拿轻放。

    他并不知晓,前锋营那几位提前回来千户承了他的情,自然想在皇帝面前给他卖个好。

    并且,为了在皇帝面前突出他们自己的战功,即便皇帝按常规,将几人分开问询,他们也几乎异口同声地称赞吴楚洵的领兵之能。

    言语中还不时渲染出草原环境之恶劣,响马盟悍匪有多强悍,众将士有多拼命。

    这些言辞,让皇帝在潜意识里对损失的将士人数有了更高的接受度。

    而吴楚洵的分兵布阵,各任其事的战术,也让其他千户根本就不清楚真实伤亡情况。

    最终这次剿匪死了多少人,恐怕也只有吴楚洵自己才心知肚明。

    两万人成功剿灭了草原上雄霸多年的上万悍匪,只区区四千人的损失,足以证明吴楚洵的带兵能力。

    皇帝开心还来不及,怎会怀疑死亡人数呢?

    此刻见他平安归来,想念情郎的心思占了上风,哪还有心思与他谈正事。

    他轻轻依偎在吴楚洵的怀中,眸中含情。

    吴楚洵回过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