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随时可以调整风帆方向,进行加速。

    这种部署,已经将王一林的打算,表现得非常清楚。

    血债,血偿!

    不论对错,无关输赢。

    杀了我的人,我就杀你的人,这是最原始的规则,却是战场上的真理。

    千万别在战场上发善心,因为那会断送了自己的命。这话,是王之仁从小教育王一林的。

    郑芝莞绝对想不到,自己付出了三成战船的损失,逃出吴淞水师舷炮射程,却一头扎进了王一林的伏击圈。

    用后世的话说,郑芝莞的心态,顿时崩了。

    因为王一林那十一艘船,船不大,两艘主力舰都比郑家战船小一圈,炮也没郑家战船上的多,可炮是新式火炮,射程远。

    试想,以十一艘战船一侧舷炮,定点对正面而来的目标进行齐射,这会是怎么的场景?

    根本无任何还手之力,可怜船头的船首炮,根本够不着,只能打四、五里距离,仅双方距离的一半。

    后有吴淞水师在自己西侧迂回追击,正面由王一林部迎头阻击,最严峻的是,无法再改方向,只能挨打,因为无论怎么改向,都会被敌人舷炮指着,区别是要么是吴淞水师,要么是王一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