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方子言的这番承诺,朱棣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但却并未急着提出自己的要求。

      “把东西呈上来!”

      随着朱棣一声令下,立刻有一名小太监端着托盘走上金殿。

      “给国师大人看!”

      方子言从托盘里拿起一本书稿,仔细翻阅几页,随即开口说道:“这书中汇聚了百家典籍,奥妙深通,可是翰林院新编修的永乐大典?”

      “没错,这本书的主编就是方孝孺,也就是你的叔爷爷!”

      朱棣说至此处,长叹一声:“此人虽然才学渊博,但却并不愿意为我所用,若不是我以天下读书之人相托的话,恐怕他也不会加入翰林院!”

      “如今他有推诿之意,所以只编成了这一册藏书,我华夏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又岂是区区一本书稿能够全部涵盖?只可惜如今翰林院已经无人可用,所以我希望你能接管翰林院!”

      闻听朱棣此言,方子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翰林院编修这个官职虽然也不低。

      可是他如今已经身为国师,又兼任着太子少帅。

      按理来说已经无暇再管翰林院。

      朱棣将如此多的官职一股脑地安在他的头上,究竟是有什么目的?

      大明朝人才济济,不可能连一个能够顶替方孝孺的文士都没有吧!

      面对方子言的疑惑,朱棣缓缓说道:“朕知道你心中有些疑惑,朕命你主管翰林院,也无非是想借由你和方孝孺之间的关系,将他在朝中多留一段时间,让他多为朝廷培养些人才!”

      “你想组建东厂,朕可以答应,你想借此分化锦衣卫的势力,朕也赞同,但是东厂建成之后,你需要帮朕做一件事,若是做得妥当,哪怕是将锦衣卫取缔,也并非什么问题……”

      朱棣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流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方子言何等聪明,自然知道朱棣想要交付给自己的这件事情恐怕绝非小事。

      东厂初建,朝廷肯定不会给予太多的支持。

      在这个时候给他一个如此艰巨的任务。

      恐怕自己这次真要面临不小的困境!

      不过为了完成系统下达给自己的任务,即便是有天大的困难,方子言也必须咬牙坚持。

      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对朱棣表示道:“只要微臣能够做到,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话不必说得这么绝对,你可是朕亲手选拔的国师,朕又岂能让你身犯险境?至于让你主管翰林院,也不过是为了给你一个保护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