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是当下的情景吗?

    正如胡小草所说,刻舟求剑不过是故地重游,每个人都试图想要在时间的长河中打捞着过去的东西,最终却是徒劳无功。

    这个故事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留下的却是个警醒世人的故事,诙谐当中透露着些许讽刺。

    许多成语故事都是如此,用意警醒世人,可又有谁能够知道,它们当初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

    大家是看客,而不是参与者,想法也都带有极大的个人主义色彩。

    而作为故事里的当事人,他们当时又是怎样一个心境呢?

    胡小草的观点在小朋友当中,也引发了新一轮的热议。

    “感觉小草说的好有道理啊,不愧是班级里面名列前茅的人,先前我还觉得她是个只读书的呆子呢”

    “虽然小草说的和张老师完全不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小草说的更好一点。”

    有人赞同,自然也会有小朋友反对。

    “这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我觉得求剑的那个人就是很傻好么,咱们做事可不能像他一样。”

    “说的神神叨叨的有什么用,明明张老师的才是正确说法,大家可别被误导了。”

    “张老师也没说小草讲的不对啊,你这样就有点太过分了吧。”

    双方各执不同的意见,甚至都快吵起来了,孩子们的争执把张老师的思绪拉回了现实当中。

    张老师回过神,看着吵得面红耳赤的众人,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孩子们,每个人的见解和观点都有所不同,不能准确说谁对谁错。”

    有小朋友突然问道:“那张老师伱觉得胡小草说的是对的吗?”

    张老师并没有随口敷衍,或者因为自己的身份拉不下面子,而是认真思考过后,认真的点头道:

    “老师觉得小草说的很有道理,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不管是刻舟求剑也好,还是故地重游也罢,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想法。”

    当初看刻舟求剑的故事,张老师的观点和大部分人都是相同的。

    完全没有想到,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在一个小孩子口中听到不同的答案,引发了她的深思。

    教育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有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你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

    即便张老师是由当初的小丫头,成为了现在教书育人的老师,她也仍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有句话说得好,学海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