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就够了。”

    李建国想了想,想起儿子对李国宝说的那些话,有些明白了:“你是要把这些稿子发去曰本?”

    “嗯,就是这样,总之这个配合得好,一点后患都没有,商业常态。”李一鸣想了想又补了一句,“之前我在杭城,说以后进中国的产品都要当成广告品,这件事明显已经被压住了。”

    “你怎么知道?”

    “我看了上周那几家公司的股价,没有什么异常。”李一鸣嘴角冷笑,“正好给我腾出时间。”

    “是哪几家公司?相机的?”

    “不是,那个是次要的,主要是市场准入政策,我还得分析更多资料,现在信息还不够多。”李一鸣看着屏幕,“我们的市场容量太大了,所以有可能变成我们买什么什么就涨价,我得防止这个事情的发生。”

    “大概要买什么东西,生产线有哪些?”

    “生产线很多都需要,但现成的产品我也要,比如说电视机,录像机和三用机这种可以配备电教室,还要配电脑。”

    “电教室?”

    “嗯,学校就不用老师自己教了。”

    “老师不教谁教?”李建国看看儿子,“国这么多人。”

    李一鸣飞快地按了几个键,手停了下来,往后一靠:“电视上教,录像也可以教,我们得编最好的教案,不能让他们各教各的。别担心老师失业,老师就管纪律,带孩子,其实他们也得学,现在他们自己都不懂太多东西......

    民教育,开放式教学,学的快的就多学点,学习还要配合实践,早点进入职业教育,社会生产劳动哪种都很重要,别个个都挤着上大学,一点用没有!”

    李建国忍不住了:“你就不能早点回去?这么多东西我万一说不好怎么办......”

    “我得赚钱买这些东西,不然哪有这电教室,而且还不止这些,还有很多东西要采购生产,都得安排好。”

    李一鸣看看父亲,很耐心地开口:“明年七月就开始九年义务教育了,现在应该正在讨论阶段,你回去说起这个正合适,我回去时这些物资也可以备好,两头不耽误时间的。”

    九年义务教育,李建国突然沉默了,那不就是当初儿子退学时突然吼出来的话吗......

    李一鸣抬眼看看父亲:“你不要有太大压力,大家都知道教育重要,不然也不会有九年义务这个政策了,但这个不够。”

    李建国微微点头,不想再聊这个,盯着屏幕:“这是编好了?”

    “程序已经编好了,现在编译跑一遍,就可以接着编码表。就是把所有的字都放到一个表格里头,可以自动对应出来。”

    李一鸣试着打了几句英文,按了个功能键,立刻上面的文字下方出现了一行中文。

    “有点弱智,但正合适。”李一鸣满意地搓搓手。

    “什么意思?”李建国凑近一看,“翻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