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多,草苫子就厚,反之,草苫子就薄。

    因为在瓦片下方不需要太厚,但是还要往上抹一层薄泥挂瓦,需要承受一定的重量,也不能太薄。

    不管厚薄,取麦秸秆时,每一绺都尽量一样多。

    十米长的房子,需要编二十条。

    房子盖到现在,沈清棠和沈清柯早都发现当初买的青瓦数量不够。

    因为房子盖的尺寸比他们当时预计的宽了些。

    另外三角形屋脊需要的瓦片也不应该他们当初那么算。

    青瓦少了差不多三十个平方。

    沈清柯和沈屿之又推着板车去买了三十个平方的瓦片,花费四十二文钱。

    ***

    又是三天过去。

    草苫子终于编完。

    门窗也都做好。

    只要两扇窗能打开关上,关上时严丝合缝就算合格。

    门板一样,甚至比窗户要求还低些。

    窗框和门框外头还留了一定的空间给木板。

    早晨起来就把木板取下来,让太阳照进屋内,也不影响透风。

    到晚上或者风雪雨天气,就把木板扣上。

    不过沈清柯如今木工活越做越漂亮,窗户上的间隔还做了些简单的花样。

    最后一步就是挂瓦片。

    在草苫上抹一层厚薄均匀的泥,然后把青瓦一层层贴在上面。

    其实瓦片的构造本就是为了堆叠在一起美观、防水、抗风。

    但是北川风大,时有瓦片被掀飞的经历。

    老百姓为了保险起见,盖房子时就多了这一道用薄泥固定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