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古代第一女战神(2/3)
“秦良玉的老公和儿子其实也不差,石柱马氏,源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三国时期扶风马氏的西凉锦马超那一脉也是马援的后代,他们这一系真是传承了两千多年啊!现在石柱还有马氏祠堂在!”
“秦良玉能披甲执剑正恰恰说明明朝那时候男的无能!”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白杆兵,明朝末期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为其丈夫马千乘训练的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殊兵种。此兵种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当年秦良玉就率领这支军队参与了平播、平奢、援辽、抗清、勤王、剿匪诸役,获得赫赫功勋。”
“秦良玉,忠州人。胆智过人,擅长骑射,又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光看着记载我都被她迷住了!”
“大明武将里面两个意难平,一个是秦良玉另一个就是卢象升。卢象升最后一战真的泪目了,真正的精忠报国,真英雄,可是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真的是我的意难平啊。没办法,大明的文官集团内斗太厉害了,大明就毁在了内斗争权夺势。”
“现在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当年秦良玉穿过的战甲,无法想象当初的本人在战场上是多么的英姿飒爽啊!”
“秦良玉是值得敬佩的,难道我们不该思考下是谁让一个大家闺秀成为了战场立勋的将军?不禁让人想起了北宋灭亡后蜀的时候,后蜀国主夫人的一首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秦良玉一家是真正的满门忠烈,无论秦氏还是马氏都为大明殉国死战而亡,哎,太可惜了啊!所以每次我看到南明的史书都来气!”
“秦良玉训练出来的白杆兵,山地战无敌,在山林中一万打十万轻轻松松。”
“崇祯值了,一根绳没丢汉人的脸,400年后还有一堆人想方设法不想他败。”】
“以战功封侯,风姿事迹不逊男儿啊!不愧是我华夏的巾帼英雄,朕敬佩他!”嬴政对秦良玉本人的事情心服口服。
“是谁让一个大家闺秀成为了战场立勋的将军?”李世民咀嚼着天幕上来自后人的话,只觉得十分的讽刺。
杜如晦轻叹道:“这个反问其实最是诛心了啊!”
自从贞观以来,李世民就时常和自己的臣子们商讨治国之道,他们经常在一起辩论,大唐的未来应该是怎样怎样的。
现在,明朝的这个亡国的问题让唐朝人也头疼起来了。
他们已经知道大唐最后是由于节度使失控而导致军阀割据,大唐在这种状态下被持续分裂,中央了无权威而逐渐被取代的。
武官做大,而军阀混战,国家分裂。
所以,唐朝的官员们又从天幕上看到了宋朝和明朝的结局。
嗯,武官问题确实是被解决了,但没有了武官制衡的文官集团却又做大了起来,内斗不休,党争不断,最后也因此在内耗中灭国。
“这世间没有最好的制度。”房玄龄道:
“若大汉或者大唐,放肆给武将权力从而导致军阀混战不休,这是灭国之由。”
“若大宋或者大明,以文压武而党争内斗不断,国力消耗在了权力的争斗之中,这也是灭国之由。”
“老子曾说:上善若水。”
“秦良玉能披甲执剑正恰恰说明明朝那时候男的无能!”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白杆兵,明朝末期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为其丈夫马千乘训练的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殊兵种。此兵种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当年秦良玉就率领这支军队参与了平播、平奢、援辽、抗清、勤王、剿匪诸役,获得赫赫功勋。”
“秦良玉,忠州人。胆智过人,擅长骑射,又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光看着记载我都被她迷住了!”
“大明武将里面两个意难平,一个是秦良玉另一个就是卢象升。卢象升最后一战真的泪目了,真正的精忠报国,真英雄,可是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真的是我的意难平啊。没办法,大明的文官集团内斗太厉害了,大明就毁在了内斗争权夺势。”
“现在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当年秦良玉穿过的战甲,无法想象当初的本人在战场上是多么的英姿飒爽啊!”
“秦良玉是值得敬佩的,难道我们不该思考下是谁让一个大家闺秀成为了战场立勋的将军?不禁让人想起了北宋灭亡后蜀的时候,后蜀国主夫人的一首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秦良玉一家是真正的满门忠烈,无论秦氏还是马氏都为大明殉国死战而亡,哎,太可惜了啊!所以每次我看到南明的史书都来气!”
“秦良玉训练出来的白杆兵,山地战无敌,在山林中一万打十万轻轻松松。”
“崇祯值了,一根绳没丢汉人的脸,400年后还有一堆人想方设法不想他败。”】
“以战功封侯,风姿事迹不逊男儿啊!不愧是我华夏的巾帼英雄,朕敬佩他!”嬴政对秦良玉本人的事情心服口服。
“是谁让一个大家闺秀成为了战场立勋的将军?”李世民咀嚼着天幕上来自后人的话,只觉得十分的讽刺。
杜如晦轻叹道:“这个反问其实最是诛心了啊!”
自从贞观以来,李世民就时常和自己的臣子们商讨治国之道,他们经常在一起辩论,大唐的未来应该是怎样怎样的。
现在,明朝的这个亡国的问题让唐朝人也头疼起来了。
他们已经知道大唐最后是由于节度使失控而导致军阀割据,大唐在这种状态下被持续分裂,中央了无权威而逐渐被取代的。
武官做大,而军阀混战,国家分裂。
所以,唐朝的官员们又从天幕上看到了宋朝和明朝的结局。
嗯,武官问题确实是被解决了,但没有了武官制衡的文官集团却又做大了起来,内斗不休,党争不断,最后也因此在内耗中灭国。
“这世间没有最好的制度。”房玄龄道:
“若大汉或者大唐,放肆给武将权力从而导致军阀混战不休,这是灭国之由。”
“若大宋或者大明,以文压武而党争内斗不断,国力消耗在了权力的争斗之中,这也是灭国之由。”
“老子曾说: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