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博雅夜宴以及兰鄙俚遇刺相比,后宫宦者令的巫蛊谋逆案咸阳城内的百姓没几个人知道。只是宦者令被抄家灭门的时候,周围的邻居们感叹了几句,但是没一个人问究竟为了啥。宦者令属于宫廷属官,说白了就跟世家的家臣一样,那是王家门内的事情,老白向最好不要乱打听,因为乱打听是没好处的。

    秦王政五年仲夏,匈奴大当户兰鄙俚率领匈奴使团离开咸阳返回草原,大秦国相吕不韦代替嬴政在咸阳北门为兰鄙俚践行。期间,匈奴王子冒顿与兰鄙俚相拥而泣场面感人,最终兰鄙俚留下冒顿独自返回匈奴。

    兰鄙俚刚走,大秦太王太后夏姬因病势过重薨逝,这个前半辈子没享中年丧服老年丧子的女人终于走完了她坎坷的一生,临死前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等到她最疼爱的孙子秦王嬴政亲政的那一天,也没能看到自己的曾孙。

    嬴政将夏太后单独安葬在杜东现西安东南,但却是按照周天子礼下葬。夏太后的陵寝东侧遥望位于芷阳的秦庄襄王子楚的陵墓,西侧远眺位于寿陵的秦孝文王赢柱之墓,实现了夏太后“东望吾子,西望吾夫”的遗愿。

    太王太后薨逝乃是大秦国葬,一切婚丧嫁娶还有娱乐活动以及对外征伐都暂时停止了,直到夏太后安葬之后,六英宫谋逆案的有关卷宗才摆在了吕不韦的案头。

    吕不韦草草的看了一遍这卷宗,他有一种哭笑不得又无可那和的感觉。他又把廷尉署报来的整个谋逆案的卷宗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这下子吕不韦看出了端倪。他一看案发的日子就大概知道这前因后果了,他和赵姬闹掰这件事也没过去几天,而且案发那天还和博雅夜宴是同一天,这刚分手就出这事,要说这里面没有啥关联鬼才信呢。

    廷尉署上报的卷宗中规中矩,各种材料证据都很齐全,完全看不出任何毛病,但恰恰是这一点让吕不韦难以下定论。他知道这一定是赵姬安排的,原本吕不韦可以直接找赵姬去问,即便分手了吕不韦也相信赵姬不会不见他。但关键是这件事经过廷尉署了,也经过李斯之手。李斯是什么人,那是公认的和白宣穿一条裤子的人,这家伙出手了那是不是说明白宣澡已经知道这件事,同时也说明白宣是站在赵姬一边的。

    看看这宗案子,大有一言不合灭你全家的架势,这个做派的确很像是白宣的一贯作风。再看看案件的重要当事人嫪毐,虽然现在算是太后和大王的人,但实际上这家伙归根结底还是白宣的人,这个嫪毐在战场上就像这一只豹子,勇猛但从不鲁莽,像这种一人杀近百人的事情绝对不是脑瓜一热干出来的,绝对是要隐瞒什么才这样做的。

    想到这里,吕不韦已经明白嫪毐是在掩饰什么了,与是吕不韦在心里认定,这个案子其实是白宣授意这样做的。

    说实话吕不韦心里有点感激白宣,这相当于白宣给他做了收尾,这份人情吕不韦自然是要回报的。只是这嫪毐究竟应该给他个什么封赏合适呢?所谓功高莫过救驾,救君王是救驾,救太后也一样是救驾,不管怎么说嫪毐避免了吕不韦和赵姬之间的隐私泄露,吕不韦无论如何都是应该有所表示的。不过救驾之功可大可小,怎样合适这还得跟白宣商量一下。

    吕不韦真琢磨着呢,就听内侍通传:“太后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