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宣:“陛下,我大秦一统天下之前各国均发行自己的货币。臣归纳一下发现大体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名为镈币,又称布币。因形似农具种铲形的镈而得名。主要流通于三晋之地,也就是魏、赵、韩三国。这种布币又分空首布、圆肩方足圆跨布、方肩方足圆跨布、方肩方足方跨布等等。

    第二种叫郢爱或者铜贝,因形似蚁鼻也被称作“蚁鼻钱”。这种货币只在楚国流行。郢爱是一种铸印的金饼,铜贝作为辅币使用。

    第三种就是圆钱,形圆而中有方孔。圆钱只在大秦和东周、西周两个小国使用。东周、西周的圆钱铸有“东周”、“西周”字样。而我大秦的圆钱不铸地名,只铸币值单位,如“重十二珠、半两等。

    第四种,则是形状最为特别的了。那就是流通于齐、燕两国的刀币。刀币顾名思义,就是形制与刀相仿的货币了。

    那么,这些形制各异的货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诸侯各自为政,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就会自己铸造货币,掌控经济命脉。他们在铸币的同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方便就地取材,而且要适应本地的风俗习惯。此外,还要考虑防止对手仿制自己的货币从而对本国构成冲击和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发展出形制各异的货币也就不足为怪了。如今陛下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全国上下就应该使用一样的货币,货币流通于全国各地,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贩夫走卒都离不开,其象征意义比本身价值还要大,为大秦万世永昌计,陛下应当发行统一的货币。”

    “臣给陛下看的这种圆钱,就是以我大秦圆钱为基础而铸造货币。臣谓之秦半两。采用外圆内方造型,除了寓意天圆地方之外,方孔穿以绳索,携带便利,更重要的是它避免了以往钱文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量和形制。极为适合在全国推广流通。”

    嬴政:“嗯,大兄言之有理。朕看着这钱上的两个字笔力遒劲,字体优雅,似乎是李斯所写吧?”

    白宣:“正是。”

    嬴政:“哈哈,朕的字体是大兄所授,苍劲有余,优雅不足,就用李斯的字吧。秦半两应早些发行全国,这铸币之权收归朝廷民间不得私铸。”

    白宣:“臣赞同。但若想尽快发行全国,只靠匠做监一家铸造恐怕力所不及。应在邯郸、临淄、寿春再设置三处铸钱机构,统归中央管辖,制多少发多少应有陛下裁定。如此一来,各地收缴的兵器便不用运来咸阳可分别送往邯郸、临淄、寿春三处,以来免除长途运输所耗民力物力,二来可尽快销毁民间兵器同时尽快发行国家法定货币。”

    嬴政:“准!大兄筑路进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