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所说的叛军,百姓所说的义军,真真假假,唯有历史才能道明。

    本是一场大战,却因慕容春这么一个江湖义士,潜入敌军营帐,抓了首领,免了无数人死伤。

    客栈内,孟将军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自慕容春跟随以来,保驾护航,才能履行钦差之职,然而前途艰难,战事一触即发,身为督军,定然是要开赴战场的,前有劲敌后有政敌,虽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却也想改变时局,如令慕容春冒险入敌擒王,万一失败,两军对垒,定是死伤无数,尽管朝廷五十万大军逼近,却也只有十余万在前线,后方支援拖拉,军心不稳,胜败难定。

    战好战坏,于孟将军而言,都不是好事。胜了,不是他的功劳,是兵部与户部领兵打仗,最多就是个督军有功,加官进爵机率甚小,又或是安将军等人论功行赏,把实情禀报给皇帝,功高盖主,定然引起皇帝与诸臣的猜疑,后患无穷;败了,列数污史之罪状,为己减罪,不至少入狱,却也不会得到重用,又有可能遭国舅等人诬陷,但有安将军等人作证,大可逃得一劫,却亦是灾难到顶。

    军中,国舅一党早已谋定,故拖战事,直至国舅亲率大军来征,功劳自然就算在国舅身上。安将军隶属兵部,又是保守派,自然是忠于皇帝,与国舅形如水火,身为先锋大将,自是不管朝中争权,哪怕手中只有几千人,也会浴血沙场平定叛乱。

    “孟将军,我回来了。”

    门外,终于传来慕容春的声音。

    孟将军急忙打开房门,把几人迎了进来,见那为首之人,不由得惊讶万分,悲喜交加道:“义德兄,怎么是你?”

    原来,那义军之将领,是孟将军乡小,一起放过牛,还一起进过书院,前者参军入朝,后者考了秀才后习武聚民起义。

    解了绳索,让其他人到另外的房间,二人感慨万分,促膝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