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便走过石桥,继续往前。又行了约两三百步,果真来到一片旷野。视线正前方,果真是一处宽大的湖沼地,各类的禽鸟在其中飞逐。沼地一旁,一颗绿树,一辆马车,以及那个熟悉的人。他就站在那,正往这看。

    丁妤儿已经驯服了心中的小鹿,面不红心不跳,径直走向她朝思暮想的人。

    薛元诏迎面来迎二人。一见面,晓儿就嚷嚷道:“薛公子真不骗人哩!这里真是热闹哩!”她掂了掂手里的竹盒:“难怪小姐要做这么多的点心哩!这数不清的鸟儿,怕是还不够吃哩!”

    “别乱说!”丁妤儿又制止了多嘴的晓儿。

    三人见了面也不寒暄,寻了一处看起来适宜投食的地点。只是这湖地里的禽鸟们还不曾多见人的模样,忽地见到来了三人,纷纷挥翅飞离,落停在离岸较远的湖中沙洲,远望观察。

    丁妤儿面露难色:“这……离了这么远,如何喂它们?”

    在畅园里扔了无数水漂、已练得臂力十足的薛元诏毛遂自荐:“我来试试。”

    他从竹盒里取了一块点心,蓄力,朝沙洲上立着的一众鸟禽扔去。点心竟被他直接扔到了鸟们的脚下嘴边。它们一点也不犹豫,争先恐后抢了来吃。

    薛元诏又取一块点心,再扔到鸟们的脚下嘴边。沙洲周围的鸟们也注意到了动静,纷纷赶来抢食吃。

    鸟们越聚越多,为了抢食,便往薛元诏三人的跟前挪进。众鸟禽越离越近,终于到了三人的近跟前。它们也不怕他们了,全都伸了脖颈,等着鲜美的点心砸中自己的脑袋。

    丁妤儿将竹盒提在手里,便利薛元诏从竹盒里取食。她一面看薛元诏投食,一面留意竹盒里的点心。在薛元诏取完了上两层的点心后,眼疾手快的她立即制止了薛元诏:“可以了,不喂了。”

    薛元诏这才认真瞧一眼竹盒里的点心,盒里剩下的,是白糯糍、红花糕、黄皮酥,这三样点心显然不是喂鸟的用处。他瞬时心领神会,停了投喂,将竹盒盖子轻轻合了。

    一众的鸟禽眼见没得吃的了,逐渐散了开去,又各行其事、各得其所了。三人站在湖旁,由着煦暖的春风拂面。

    丁妤儿又打开了竹盒盖,轻手从里取出一块红花糕,递给薛元诏,语气故作随意:“这是昨晚随便做的点心,薛公子如不嫌弃,可尝一尝。”

    薛元诏接过,端在手里仔细瞧了瞧。这块红花糕,形色均属上乘,甜香扑鼻,分明是费心而做,哪是什么“随便”做的。用嘴咬一口,清香冲喉、充盈满口,嚼着松软鲜细、甜而不腻,属实美味。

    口中糕点还未下咽,薛元诏便向焦急等待评价的丁妤儿说道:“这红花糕,香甜盈口、鲜细不腻,真是美味,真是美味!”

    丁妤儿放心了,脸露喜悦,又从竹盒里取一块白糯糍,递给薛元诏。薛元诏接了,左右手各拿一块点心。丁妤儿还欲从盒里取一块黄皮酥,惹得薛元诏忙说道:“不急,不急。”

    “薛公子,这可是我家小姐昨儿费了一天才做出来的点心哩!”晓儿见薛元诏赞不绝口,又多嘴说一句。

    话说到这个份上,傻子也能明白了这是妤儿姑娘费心费力特意为自己所做的点心。薛元诏口中的甘甜,直抵心间。

    他看前方湖里散步的鹬鹭鸥鹤们,都像是翩翩而舞。

    ……

    出游的三人以点心作午餐,在湖边一直待到了下午时分,全然已经忘了小山谷里饥肠辘辘的老张了。太阳将要傍山之际,丁妤儿终于想起该要回了。这城外的时光真是比城里的快了许多。虽意犹未尽,但也得返程了。动身时,她特意“吩咐”薛元诏:“我与晓儿先行,约等二三刻,薛公子再驾车回返。”

    薛元诏自然明白丁妤儿的意思,愉快地承应了。二人回城的马车,应该就在身后那看不见的矮山谷中。驾车的人,该是被二人有意留在了山谷中。

    “不急,看了四月的晚霞日落,再回城不迟。”薛元诏心里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