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的朝会就不会如此勤勉,很多时候都是六七日开一次朝会。

    好在杨一清岁数大了,年纪大的人觉少,倒也不会起床困难。

    来到朝会之上,陈万言的人首先开始例行公事般发难,开始继续弹劾之前没弹劾下来的官员,嘉靖这次倒是没有无视他们,直接给办了。

    嘉靖这么做,就是在给杨一清等人上压力。

    杨一清叹了口气,直接出列。

    “陛下,臣还是以为监察百官的事,应该交给锦衣卫,交给周指挥使来办。”

    有了杨一清带头,下面的无数官员纷纷出列,开始为周楚说话。

    陈万言一看这情况,顿时急了,他虽然不聪明,但也清楚这些人想让周楚起复完全是冲着自己来的,周楚要起复的话,恐怕第一个对付的就是自己。

    虽然陈万言觉得自己背靠皇帝,没什么好怕的,但他也完全不想周楚给自己添堵,现在的情况多好?自己虽说不上一手遮天,但有皇帝支持,也可以说是一言九鼎。

    这两日在陈府门口排队送礼的不止没减少,反而更多了。

    陈万言全都来者不拒。

    “陛下,臣以为首辅大人此言不妥,陛下金口玉言,让周指挥使休息,首辅大人却说这话,显然没把陛下的话放在眼里。”

    陈万言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反驳理由,只能这么说。

    就这还是他手下的官员给他出的主意,否则以他的脑子根本想不出来。

    “此事再议。”

    嘉靖倒也没有直接拒绝,只说再议。

    “诸位,先不提衡器的事了,说说开海禁的事吧,半年前朕提过一次,你们说倭寇未平,如今在纵观大明,倭寇已被尽数荡平,开海一事,可还有异议?”

    嘉靖提出开海的时机很巧妙,这个时候提出开海,就是在威胁杨一清等人,你们要是不同意,我就不起复周衡器。

    当然,嘉靖也清楚他们没有什么理由反对了,无论是江南集团还是其他人,都希望尽快开海,江南那边的走私商人已经半年多出不了海了。

    原本没了安南的出海口,他们还可以零星的通过大明的码头出海,无非就是用银钱开路,但嘉靖直接将海关的官员换了个遍,对新上任的官员只有一个要求,不能放任何走私的船出海,否则就是抄家灭族。

    如此一来,江南那些走私商人,想出海更是难上加难了,此时他们比谁都希望朝廷能开海,毕竟海上的暴利他们是知道的。

    “臣也觉得是时候开海了。”

    杨一清附和道。

    “臣觉得我大明应当开海,扬威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