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兆雷大喜,急忙拍着胸脯说道:“主人放心,他们都是忠肝义胆的好汉子,小人可以用脑袋担保。”

    既然伍兆雷都这样说了,李枫自然不会有多少怀疑,点了点头,让他明天一早就去找人,后者答应下来。

    第二天,早朝。

    各种事宜处理完毕之后,李二说道:“以往早朝,都是诸位爱卿提出建议,让朕给出意见,或者让朕决断。”

    “今天,朕也提出一条建议,请诸位爱卿议一议。”

    满朝文武也觉得稀罕,立即就把目光全都转向了李二。

    李二笑着说道:“朕昨日去了一趟凌烟阁,发现凌烟阁十分破旧,所以就生出重新修缮一下凌烟阁的念头。”

    群臣皆是一愣,凌烟阁?

    凌烟阁在皇宫之内,位处三清殿旁边,是一座十分不起眼的小楼。

    这座凌烟阁,不适合居住,荒废了许久,曾经有御史在朝堂上提议过,把凌烟阁拆掉,李二没有当场同意,说是看看再说。

    没想到,李二不但不打算拆凌烟阁,反而还要再修缮,不知是何用处。

    果然,李二继续说道:“这大唐的天下,是父皇与朕,以及诸多的功臣一起打下来的。”

    “当然,有功劳的人很多,但功劳也分大和小,父皇和朕也各有奖赏。”

    “此番,我大唐与东突厥对峙,尚处于下风,只能被动防守,无法主动进攻。”

    “我大唐万民,知此者不多,皆认为大唐昌盛,在斗志方面不免匮乏。”

    “好在,枫儿的一首《满江红》写得壮怀激烈,一旦在民间流传开来,定能起到一定的效用。”

    “不过呢,朕觉得这还不够,不足以激励无数的年轻人从军报国之念。”

    “所以,朕决定重新修缮凌烟阁,将对大唐建国有大功劳之人的画像列在凌烟阁之中,将他们的功劳写在凌烟阁中,以此激励大唐万民。”

    “朕要让大唐万民,一代又一代,永远记住这些大功臣的名字,永远记住他们为大唐立下的那些大功劳。”

    原来是这么一个原因,群臣立即就兴奋了,尤其是那些在大唐建国时候立下过大功劳的人,更加激动。

    若是画像被列在凌烟阁,功劳被写下来,绝对是千古流芳啊。

    大唐或许无法永世相传,但是,他们的事迹却不会因为大唐的覆灭而被人忘记。

    “这些大功臣的功劳嘛,朕心里有数,他们自己心里更明白。”

    “朕新收的皇子枫儿,不但文采飞扬,其书法更是无人能比,连欧阳爱卿和虞爱卿都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