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不再管僵硬谢恩的夏原吉,接着说道:“朕打算要在浙江、两淮等地,选址试行摊赋入亩,诸位爱卿可有意见?”

    再次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而且这次还是疑问句。

    一时间,殿中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饶是内阁中性情最为刚直的金幼孜,也是觉察出了不对。

    陛下这次不是在询问他们的意见,而是在通知。

    陛下这是已经下定决心,要往浙江、两淮试行推赋入亩。

    甚至于,浙江、两淮都只是个引子,一旦试行成功,江南地区必定会起风波,到时不知会掀起多少腥风血雨。

    世人只道江南繁华富庶,却从未可知江南地区的赋税到底有多重。

    太祖高皇帝起于江南,也正因如此,大明对江南士绅的防范也是前所未有之重,这里的赋税从始至终都要远超其它省份。

    尤其是两淮地区,最厉害的时候,甚至能够占据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赋税。

    如此沉重的赋税,自然也就激起了江南士绅的激烈反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这是太祖高皇帝写下来的诗词,只看字面意思,便能闻出其中的浓郁血腥气。

    如今,太祖高皇帝虽已不在,就连很像他的永乐帝也于今年崩于榆木川,江南士绅“苦”熬这么多年,总算等来一个儒雅贤德的新皇。

    现在朝中有一部分江南籍官员,甚至都在暗中筹划,等洪熙元年正式改元,就集中上疏给正在“受苦”的江南士绅们减一减赋税。

    这位新皇为太子的时候,就有仁厚贤名在外,想必定是欣然应允。

    但是现在嘛……

    果然,陛下终究还是陛下,是先皇的太子,更是太祖高皇帝昔年钦定的燕王世子。

    仁厚贤德?

    当年的太子朱标,同样也是仁厚贤德,可却从未有人真的以为朱标好控制。

    再加上,这位陛下于当年靖难时,可是代替先皇坐镇的北京城。

    期间不仅挡住了李景隆大军的进攻,还数次出城奇袭,牵制袭扰南军的粮道,让李景隆首尾不能相顾。

    如此亲历过靖难之役的皇帝,竟被那群江南籍官员误解,觉得是有如建文一般可控的“仁君”。

    陛下的“仁厚”,是为了大明的国祚,先皇的武功让国朝疲敝不堪,所以就需要一个“仁君”好好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