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贵一方面出于好心,不想让孙瑜在这件事情上栽了。

      还有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本心。

      在回来的路上,他想了一下,董良所做的事情似乎并没有危害朝廷。

      他只是损害了那些洋人的利益。按道理,朝廷是没有必要插手进去的。

      刘知府和这个孙同知受到洋人的影响有些太大了。

      在他看来,这个董良在琉球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洋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年在沿海四处炮击,杀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啊?

      现在朝廷要修建海防,每年花的钱不知凡几。

      要是这个董良能够在琉球给这些人洋人找些麻烦,将洋人的注意力都给吸引过去,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啊。

      “哼,王主事,你不会是怕了一个海盗了吧,不过是一群泥腿子出身的人,他要是敢回,本官自会将其收拾了,要是害怕盗贼的威胁,咱们官府还能做什么事情?”孙瑜说的义正言辞的。

      好像他是一个多么正直的官员似的。

      要不是王继贵是衙门中的老人,他现在就让人将其赶出去。

      王继贵没有继续劝说,他只是临时留在孙瑜这里协助处理洋人的这个案子,很快他就会回到府城去继续坐自己的冷板凳。

      每天上班打卡,喝茶、看书,按月领取一份勉强可以养家糊口的俸禄,没有任何人找他送外快,因为他的手中没有实权。

      “郑明,你还知道哪些匪徒的情况,全都一一报上来。”孙瑜吩咐道。

      郑明为了活命,也不再顾忌,将他知道的同安籍的老乡几乎都给咬了出来。

      闽江口,陈得利看着前方的罗星塔,非常的激动。

      很多洋人的船员都称这座塔为中国塔。

      它不是灯塔,但是却在告诉远航的游子,他们到家了。

      陈得利一共带出来三艘关船,船上装满了白糖、苏木等琉球特有的商品,这些东西都是内地比较抢手的商品,到了港口找到牙人,很快就能够销售一空。

      这次陈得利选择到福州,而不是厦门,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被厦门的洋人发现。

      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福州府是东南第一大贸易港。

      这得益于福州作为省会的地位,以及闽江口的良好通行条件。

      最重要的是武夷山的红茶通过水运,只要四天就能够运到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