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行了。少拿我寻开心,你有这份心就够了。真打算这里落地生根了?卓庄村不要了?”

    “我所有的东西都从这里开始的,安个家也不算啥。”

    “其实你挺念旧的,要不然也不会让夏志新回村里采购石材。学校的项目黄了,建筑公司现在有什么打算?没项目,也不能一直这样耗下去。”

    “还行,那边人不多。能养活一段时间,现在正在申请各类资质,大活在后头,现在不着急。”

    “不要以为我是个外行,就可以跟我胡扯,申请资质不需要配备工程技术人员的吗?”

    “嘿嘿……工程师好办,彭总公司有现成的,找挂靠也简单。”

    “以前我离得远,管不着你。现在好了,我来了,你就可以尽情地疯了。”

    “咦……这话说的,我竟然还反驳不了。”

    卓青远所谓的大活,就是彭玉玲此前说的开发区建设之事。

    庆典当日,他曾当面问过周县长,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郡安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农业发展的滞后性,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阻力。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想发展经济,必须得想方设法催促工业产业发展。

    卓青远去年到县政府找周县长,刚好碰得领导班子在讨论此事。

    由于即将面临换届,老书记不想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想平稳过渡,所以讨论的比较激烈。

    后来又由于各种原因,开发区建设的事只能暂且搁下。

    新书记上任后,便又重新审视和讨论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问题。

    周县长的思路和现任书记一致,两人的施政思路不谋而合。

    在新书记的积极推动下,郡安县经济开发区的问题,很快在内部论证完成,并报备市政府。

    机缘巧合下,审批文件被彭玉玲瞥见一眼,所以她才让卓青远积极准备着。

    在庆典当日,周县长单独召见卓青远,同他探讨经济发展思路的问题。卓青远借机打听过这个消息,周县长坦诚相告,当面确认这一消息。

    卓青远也抓住这次机会,直言不讳向韩县长透露自己的一些想法。

    根据夏七提供的思路,卓青远捆绑式地推销了自己的招商概念。这些想法早已在他的脑海酝酿已久,讲解起来自然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自那日过后,卓青远想找彭玉玲商讨一下。奈何养猪厂事情太多,一直抽不开身。

    现在秦雪过来扛起公司的大旗,正如她所言,自己又可以疯起来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秦雪的第一把火就是裁人。她带着金玉梅,对十几个大学生挨个谈话。结果不出意外,第二天于潇贺就辞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