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之看的好笑,自己这个老友啊,跟小词的角色像是反了一样,明明在其他学生面前那是严肃的不得了,到这里,反而是小词更稳重些。

    陈清咳嗽一声,说起了正事,道:“小词,你之前给的那种合金,材料还是不太好弄,要是真的量产的话恐怕得耗费些时间。”

    火箭并非只有张图纸就一切可以完成了,它牵扯很多方面,金属的制造,无线遥感方面等等。

    现在的华国还需艰难追赶。

    沈溪之目光也有些晦暗,国外技术封锁,材料封锁,华国科技更是举步维艰。

    只是就算是走在冰刃上,他们也得用这双脚走出个康庄大道。

    苏词见状安慰道:“咱得一步步走不是,咱有技术了,就有谈判的筹码了,也许世界科技大赛可能是个契机。”

    最起码先让外国了解下华国,彼此可以交换些材料和技术。

    陈清觉得小姑娘还真是心态挺稳,这样的人也能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几人说着话,商量着啥时候去京市,估摸着还得十来天时间。

    苏词想起书记说的那个演讲,是在这周周末,她觉着应该没啥问题,稿子都写好了。

    三人出发去食堂吃饭,路上不断有工人跟苏词问好,苏词能吃苦,还爱跟工人聊天,他们都很喜欢这位小姑娘。

    苏词也笑着应了。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看到沈溪之和陈清,只是平常沈溪之面容严肃,打招呼也是很尊敬的,没有像苏词这样放的开。

    沈溪之悠悠道:“咱们小词在厂里可受欢迎了。”

    陈清丝毫不意外,他们家小词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架子,大家当然喜欢了。

    三人吃着饭,后面那排工人聊着天,一人突然道:“听说大渡村的一个知青搞了啥实验田,据说可以亩产千斤。”

    苏词吃饭的速度慢了下来,不自觉听着。

    另一人不相信:“有这么高?照你这样说,咱全国人民都饿不着了。”

    “当然是真的……我就是隔壁生产队的,省里都来干部了……”

    陈清和沈溪之也不由好奇听着,他们虽说是搞科研的,可他们也知道首要任务肯定是让全国人民吃饱,要是能亩产千斤,那是真的造福大家的。

    沈溪之奇道:“你听过吗,还真能亩产千斤?”

    陈清摇了摇头,想了想道:“科学院那边好像在搞啥水稻的培育,不过目前还没有成果……”

    沈溪之也有点不信,科学院的科学家都没搞出来的东西,一个村里人能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