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批阅奏疏,几乎是事无巨细。

    尤其是开春户部核算钱粮的事,他也最是关心。

    不过……很快,他察觉到了一份关于吏部的申饬。

    邓健?

    看到这个名儿,朱元璋顿时留了心,他慎重地将批红的朱笔搁到了一边,细细看去。

    劫掠民财……

    苦主至应天府……

    随后交大理寺裁定。

    朱元璋的脸色,骤然之间变了。

    他眼神变得不可捉摸起来,他指了指奏疏道:“去,叫人去大理寺,将此案的情况全部送到御前,朕要亲自御览。”

    也该先不敢怠慢,火速前往大理寺。

    很快,一份状纸以及记录送到了朱元璋的案前。

    不过……大理寺显然并没有亲审邓健。

    而是选择记录在案,同时转呈给了吏部。

    吏部则下了一道申饬,令江宁县令邓健退赃赔礼致歉。

    显然……这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牵涉到的钱财,竟多达九千多两。

    九千多两,够掉多少个脑袋?

    朱元璋越看越是心惊,可他随即沉吟起来:“这样的贪墨大案,为何没有奏报,反而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冷冷地看了也该先一眼:“中书省为何不报?”

    也该先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陛下,奴婢以为,要嘛是官官相护,似乎有人想要保这邓健……要嘛,就是有其他的内情,涉事之人,不愿将此事闹大。”

    朱元璋于是靠在御椅上,他开始斟酌起来。

    “奴婢分拣奏疏的时候,瞥见了一份关于户部的奏疏,说是江宁县不肯报上钱粮……”

    朱元璋的脸色越发的难看起来:“这里头,有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