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鹏没有理会那么多,让一百名孩子排成四排,小的在前面,高的在后面,呈一个半圆围着,排好队后,转头看看那三名跟着的女乐官。

    女乐官会意,三人拿出一支长长的羌笛,对郑鹏轻轻点点头,示意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场的人大吃一惊,都想着郑鹏会从简,没想到他真简约到这种程度,人数仅有一百孩童,乐工只有三名,乐器只有羌笛一种,不过一想到郑鹏只有三天时间,就是想弄复杂一点也来不及。

    败家啊,不少乐官都在心里暗骂郑鹏:难得有机会在皇上面前表现,没想到郑鹏就这样浪费,要是机会给自己,肯定比有候思亮还拼命。

    “羌笛?看来这位郑乐正是要唱歌,还是旋律较为宛转的歌。”李隆基开口评点。

    羌笛是华夏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音色明亮,清脆婉转,常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羌族人民常用它来抒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主要用于独奏。

    一次用三名女乐官,估计是唱歌的人比较多,一支羌笛不够,所以用三名女乐官同时演奏。

    吹奏羌笛主要采用鼓腮换气法,一口气可吹奏几分钟,甚至整个一首曲调,技巧性要求很高,这也是郑鹏选了三名有点年纪乐官的原因。

    年轻的乐官有点难以驾驭,特别是三人合奏,还要达到三人合一的独奏效果。

    “开始!”看到准备完毕,郑鹏毫不犹豫地叫开始。

    三名女乐官相互望了一眼,很有默契地把羌笛放在嘴边,齐声吹奏起来。

    就在乐官吹奏的瞬间,风宫厅内响起非常婉转、悠扬的羌笛声,那清澈的音色、优美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淡淡离愁,极具感染力。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只是一小段羌笛声,风宫厅内等着看郑鹏笑话的人,一个个闭嘴不言,候思亮的脸色,第一次现出一丝凝重。

    只有一直沉默寡言的丁横,嘴边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李隆基眼前一亮,那手忍不住握紧紫檀大椅的靠手,有些惊喜地说:“咦,这曲调...朕从没听过,新编的?”

    对一个爱好音律的人来说,听到一段没听过的优美旋律,犹如好色的人发现一个绝色美女一样令人激动。

    钱公公眼里也露出一丝吃惊的神色,神色中透着一丝如释重负,闻言马上应道:“老奴也没听过这个曲调,可能是...”

    话还没有说完,李隆基很快打断:“别出声,开始了。”

    钱公公哪敢反驳,连忙用手捂住着嘴巴,生怕打扰了李隆基的雅兴。

    此时,站在大厅中央的一百孩童,终于齐声唱了起来到: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