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默契,杨猛的五十护卫、杨巴的山猴子、还有一千傈僳族新军,就默默的站在山城的主道上。

    “分二十个人,带着新军去勐腊!杨巴你的人手也是一样,留下二百最精锐的,其他的与新军一道奔赴勐腊!

    剩下的人跟我去腾越,这趟行程,就由你杨巴安排!”

    默默的看着两千多人踏上征程,杨猛的心里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总要对上的,早一天开始早一天结束而已。

    送走了大部队,杨猛这二百三十一的队伍,也踏上了征程,出了山城,就直接下山,涛涛的怒江边上,已经摆满了竹排。

    顺流而下是最快的路,唐梅依说过三五天就能到达保山,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怒江漂流也是趟惊险的旅程,杨猛和杨巴占据了一块竹筏,行军不是平时出行,杨猛也要事事为先,虽然只有二百多人,但好歹也是支队伍。

    滚滚的怒江,时而清时而浊,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险滩激流,怒江两岸的景色不错,也有不少聚居的村寨,只是这交通是个大问题,而且依着河岸平原建起的梯田,在杨猛看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杨巴这群傈僳族猎手,也是被怒江两岸的山山水水磨练了出来,虽说怒江激流险滩不少,可竹筏行在水中,却是悠闲的很,从不时的说笑之中,就能看出这些人的轻松。

    遇到难行的地方扛着筏子走,遇到瀑布,就扛着筏子翻山越岭,从山城到保山,也算是一路顺利,四天的时间,杨猛踏进了自己戡乱的永昌城之中。

    丁保钧也早就等在这里,南疆之事不是小事,杨家上上下下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里,事关成败由不得众人不小心行事。

    “三爷,这一路还顺利吗?”

    “嗯!不错!吃了些苦,也算是长进了。勐腊那边的准备的怎么样了?”

    杨猛这一路疾行,丁保钧也是有些咋舌,两天到大理,六天到山城,这也是不可想象的事儿,瞧着杨猛神完气足的样子,丁保钧的心也就落了下来。

    而杨猛更为关注的是勐腊那边的准备是否充分,英军此来必然是准备妥当的,以有备战无备,只能在反应速度上做文章,在军械上胜过英军,杨猛现在还没这个想法,这次试探打的是素质而不是装备。

    “您要的六千人手,已经渐次开拔,再有十天的时间,也就差不多到了!”

    半个月的时间到勐腊,还算是不错的,杨猛也不会拿着自己这些人急行军的速度,与大队人马相比,现在玩这个,还不怎么现实。

    “嗯!山城那边有一千傈僳新军,也一并编进去吧!让那边的人,先过境占几个寨子,打出蓝旗军的名号来,至于咱们开不开战,我去了之后再说。

    英军若是寻衅。告诉那边。要么不打。打就打死!”

    许多事,并不一定能按照自己的谋划发展,杨猛也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守二是打,英军也不是第一次深入美塞了,那边的情况他们也清楚。

    英军是老牌的列强,军队的素质绝对不低,盲目开战。应该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三爷,这蓝旗军的统领要安排谁来担当呢?”

    让杨猛领军上前线,这不怎么可能,不说昆明那边的老爷子不能同意,就是他丁保钧也不会同意的。

    “丁叔,您有人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