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云楼北临侑水,为三层四边八角楼,桃花阁位于二层东侧偏北一些的位置,外侧檐廊的楼梯却在西南侧,虽然绕点远,但按照暗卫东旭的说法,从那里下去无须穿行大堂,下楼后沿院墙向南,绕过一处池塘、两座花圃既是月云楼侧门,车马已备好等在那里。
他还道,外廊南侧是歌台后身,不像北侧包厢聚集,轩窗外敞,且不临河,无景可赏,平日里很少人走,从那边绕行更隐蔽一些。
这会儿正是客人们酒酣耳热、倚玉偎香之时,很少有人舍下温香软玉到外廊吹风的。暗卫东旭挑着灯在前引路,果然一路都很清静,只有挂在廊下的花铃和高处摇曳的串红灯笼相送,却在正要转最后一个弯时,迎面突然开了一个门,里面缓缓踏出一人。
这扇门开得着实突兀了些,东旭警惕地停下脚步,举高手中灯笼,晕红的灯光下,齐瑞惊讶地发现,那亭亭玉立的身影竟是他方才想约见的舜华姑娘。
只见她眉头微蹙,姣好面容有着妆容也掩不住的疲惫倦怠,穿着茜色纱衣的窈窕身形迎风而立,更显得纤纤弱质楚楚风姿。
舜华献艺之后有些不适,休息片刻后欲走后台便门从外廊楼梯离开,方一踏出却陡然见到转角暗影处站了人,也吓了一跳,待看清三人穿着后,意识到或是也想悄然离开的客人,于是低眉敛衽,优雅而矜持地福了福身,转身往前方的楼梯走去。
齐瑞更为惊讶,因为她的态度,正眼都没瞧就走,出来这一路还从未受过这等冷遇。
他的衣着,连荐清也曾夸赞雍容尔雅,目空一切的宗师弟子也不曾漠视。人间帝王的风华气度,自问并不比先帝差,当年的先帝可是让清初初一见便顿生敬慕。
这样的衣着气度,还有训练有素的侍从毕恭毕敬,足以显示身份不凡,这女子看在眼里却视若无睹,表情举止更没有丝毫的谄媚攀附之态,这份定力,别说欢场女子,就是大家闺秀、朝廷命妇也未必能做到。
这还是欢场女子吗?
也或许是独辟蹊径呢,她这种清高范儿的,应该挺招那些所谓“才子”的喜欢。
他们这边,最有才的自然是叶家郎君,齐瑞侧了侧身,冷眼旁观某人深深看了那女子一眼。
蜿蜒的檐廊只容两人并行,舜华献舞时不慎扭伤了脚,这会儿越来越疼,几乎难以行走,回头见那几位客人只能放慢脚步跟着后面,略停了一下,用手帕沾了沾额头的冷汗,侧身往旁边一让,贴着栏杆抱歉地道:“奴家走得慢,几位请先行。”
话音未落,疾风乍起,东旭手中的灯笼被吹得翻转,里头蜡心也不知是烧完了还是被吹灭,发出嗤的一声轻响后暗了下来。
舜华被突然而至的劲风吹得瑟缩了一下,又被骤然熄灭的灯笼闪了一下,险些跌倒,紧紧抓住栏杆站稳后,手扶着右腿,脸色煞白满是痛楚。
“姑娘扭伤了脚,可需唤人帮忙?”
就在这个上不露天、下不着地、似乎连月光都照不进来的阴暗角落,一个低沉的声音徐徐传来,带着一股让人心安的力量。
温柔与坚定,他总是能把这两者完美的融合起来,这样的声音齐瑞听来都有些心驰摇曳,他看了某人一眼,却没有插话。
姑娘受了伤,莫慌,我去唤人帮忙。
几乎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带着让人心安的力量。
可是怎么可能是他?舜华怔忡了片刻,道:“不——不用了。”语气一改方才的冷淡疏离,显得有些急促。
许多年前,她还是良家女,也曾父母开明家境富足,也曾学文识字充作男儿。不料滕王谋逆,家乡被卷入战火,数月之内父死爷亡,流离失所,沦落他乡。好容易,叛军败走,欲回家乡,却赶上母亲生病,身无分文,为给母亲看病,她自甘堕落
,沦为贱籍。
两年后,母亲还是走了,她向东家恳求允其扶棺回乡,办完丧事回程之际,大雪漫天,又遇盗贼拦路,慌乱中马车滑下山坡,她毅然跳车,以为必死无疑。
他还道,外廊南侧是歌台后身,不像北侧包厢聚集,轩窗外敞,且不临河,无景可赏,平日里很少人走,从那边绕行更隐蔽一些。
这会儿正是客人们酒酣耳热、倚玉偎香之时,很少有人舍下温香软玉到外廊吹风的。暗卫东旭挑着灯在前引路,果然一路都很清静,只有挂在廊下的花铃和高处摇曳的串红灯笼相送,却在正要转最后一个弯时,迎面突然开了一个门,里面缓缓踏出一人。
这扇门开得着实突兀了些,东旭警惕地停下脚步,举高手中灯笼,晕红的灯光下,齐瑞惊讶地发现,那亭亭玉立的身影竟是他方才想约见的舜华姑娘。
只见她眉头微蹙,姣好面容有着妆容也掩不住的疲惫倦怠,穿着茜色纱衣的窈窕身形迎风而立,更显得纤纤弱质楚楚风姿。
舜华献艺之后有些不适,休息片刻后欲走后台便门从外廊楼梯离开,方一踏出却陡然见到转角暗影处站了人,也吓了一跳,待看清三人穿着后,意识到或是也想悄然离开的客人,于是低眉敛衽,优雅而矜持地福了福身,转身往前方的楼梯走去。
齐瑞更为惊讶,因为她的态度,正眼都没瞧就走,出来这一路还从未受过这等冷遇。
他的衣着,连荐清也曾夸赞雍容尔雅,目空一切的宗师弟子也不曾漠视。人间帝王的风华气度,自问并不比先帝差,当年的先帝可是让清初初一见便顿生敬慕。
这样的衣着气度,还有训练有素的侍从毕恭毕敬,足以显示身份不凡,这女子看在眼里却视若无睹,表情举止更没有丝毫的谄媚攀附之态,这份定力,别说欢场女子,就是大家闺秀、朝廷命妇也未必能做到。
这还是欢场女子吗?
也或许是独辟蹊径呢,她这种清高范儿的,应该挺招那些所谓“才子”的喜欢。
他们这边,最有才的自然是叶家郎君,齐瑞侧了侧身,冷眼旁观某人深深看了那女子一眼。
蜿蜒的檐廊只容两人并行,舜华献舞时不慎扭伤了脚,这会儿越来越疼,几乎难以行走,回头见那几位客人只能放慢脚步跟着后面,略停了一下,用手帕沾了沾额头的冷汗,侧身往旁边一让,贴着栏杆抱歉地道:“奴家走得慢,几位请先行。”
话音未落,疾风乍起,东旭手中的灯笼被吹得翻转,里头蜡心也不知是烧完了还是被吹灭,发出嗤的一声轻响后暗了下来。
舜华被突然而至的劲风吹得瑟缩了一下,又被骤然熄灭的灯笼闪了一下,险些跌倒,紧紧抓住栏杆站稳后,手扶着右腿,脸色煞白满是痛楚。
“姑娘扭伤了脚,可需唤人帮忙?”
就在这个上不露天、下不着地、似乎连月光都照不进来的阴暗角落,一个低沉的声音徐徐传来,带着一股让人心安的力量。
温柔与坚定,他总是能把这两者完美的融合起来,这样的声音齐瑞听来都有些心驰摇曳,他看了某人一眼,却没有插话。
姑娘受了伤,莫慌,我去唤人帮忙。
几乎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带着让人心安的力量。
可是怎么可能是他?舜华怔忡了片刻,道:“不——不用了。”语气一改方才的冷淡疏离,显得有些急促。
许多年前,她还是良家女,也曾父母开明家境富足,也曾学文识字充作男儿。不料滕王谋逆,家乡被卷入战火,数月之内父死爷亡,流离失所,沦落他乡。好容易,叛军败走,欲回家乡,却赶上母亲生病,身无分文,为给母亲看病,她自甘堕落
,沦为贱籍。
两年后,母亲还是走了,她向东家恳求允其扶棺回乡,办完丧事回程之际,大雪漫天,又遇盗贼拦路,慌乱中马车滑下山坡,她毅然跳车,以为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