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戴上轻便的猎鹿帽,没有拿手杖,而将铅笔与记事本收入口袋后出门。由于工作需要,她需要轻装简行穿梭在伦敦的迷雾之中。

    目前的工作无需坐班,作为某间研究室的助理,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搜集与整理数据就行。

    尽管薪资一般,但优点显而易见,能够尽情阅览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绝大部分书籍与资料。四个月过去,她已经借机便阅览大英博物馆藏书,从历史古籍到时下新闻,迅速补足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差异。

    作为被推荐入职者,玛丽远称不上正式职员,但已经博得研究室成员的高度一致认可。

    ‘亲爱的明顿,请认真考虑报考英国的大学,做我的学生。相信你一定会渡过无比充实愉悦的大学学习研究时光。’

    诸如此类的话,研究室的几位教授都说过了。他们的言辞已经尽量含蓄,没有使用「快!快点,一起走向学术辉煌宝座之类」的话。

    这完全不出所料。

    如果玛丽想过循规蹈矩的生活就该顺势答应,但为什么要按部就班,她委婉表示不妨等等再做决定。

    确实不必着急。十九世纪的大学也能一读,是为谋求相对正规的出身,但要考虑以何种身份、在哪所学校,以及选择什么恰当时间段就学。

    当下先完成手头的工作。

    近一个多月,她的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于汇总书面数据,正好遇上新项目,是为汇编写《伦敦公共交通出行指南》的「地铁篇」。

    1863年,世界的第一条地铁在伦敦正式运营。

    其后六年,伦敦有更多的地铁线路修建后投入使用。它们分别由不同公司运营,可想而知存在相互竞争关系。

    人们根本无法想象未来的互联网时代,点开手机APP就能查明各种复杂转乘线路。

    当下只有又大又不实用的地铁示意图。不同的运营公司为了多争取乘客而故意疏漏其他线路不加以标注实属常态,人们一不小心就搞错车票也时有发生。

    进入地铁入口,走下楼梯前往购票窗,宛如来到地狱世界。

    如今电灯尚未出现,只有一盏盏煤油灯悬挂在蒸汽机车车头与站台上,其光亮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耳畔嘈杂噪声,车轮轰鸣,开关门的粗暴动响不绝于耳。鼻尖充斥着焦油味与烟尘,都是蒸汽车头的燃料产物。

    如此情况,急需一份清晰的交通出行指南。

    大英博物馆出版社由此立项,而玛丽所在的研究室负责编撰。

    她被委以地铁篇指南编写的任务,一方面是出众的观察力与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年轻身体健康。

    当然需要体力好。

    因为照相机与胶片的发展仍未进入轻便易携带阶段,实地考察与实时记录尤为重要。

    那意味着一站站乘坐地铁,分别验证不同线路的不同时段情况,约等于来回不断在地狱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