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遭遇战由于满洲兵被明军的绿旗和辫子迷惑,结果在明军偷袭下伤亡惨重,根本没来得及组织反抗就溃散,遂使明军斩获颇丰。

    可以说,明军是讨了大巧的!

    也证明李国英当初的不要脸战术,用在清军自个身上也有奇效。

    经田文清点,此战计斩满洲佐领以下65人,另俘4人。

    明军自身伤亡则是三死四伤。

    交换比已是顶天的那种。

    命人将那些跳崖的妇孺尸体集中一处暂以冰雪覆盖后,王五就去提审俘虏。

    不是不想让人挖坑埋葬这些可怜人,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地不同吴家垣子一带,多是山石,人力挖都挖不动。

    况明军根本没有工具。

    被俘的四名满洲兵都受了伤。

    两个镶红旗真满,另两个则是随征的汉人阿哈。

    照旧,王五先命杀一真鞑,是谓杀鸡儆猴。

    在对待满洲与绿营俘虏的态度上,他明显采取“歧视”政策。

    或者说是针对性。

    即绿营兵被俘之后基本都加以释放,而满洲兵被俘后则是一个不留,统统处决。

    原因在于绿营杀的越多清廷补充越多,故杀之无益,不如将这些丧了胆的俘虏放归。

    哪怕这帮俘虏回去后依旧与明军为敌,可开战时面对打败过他们的明军肯定会有消极因素产生,再加上内心深处的畏惧,自然成为一群“菜鸡”般的存在。

    那个湖广绿营的副将牛万程,就是王五眼中的“菜鸡头”。

    同时,也是他养的“蛊虫”。

    为了让这条“蛊虫”能够快速成长起来,王五甚至还主动帮其壮大实力,就是不断将被明军俘获的降军往牛部输送。

    就是不知这条“蛊虫”将来能起到多大作用。

    王五倒是没多少奢望,就是想撑不下去时能从牛万程这里“借”条路突出去。

    反之,满洲兵必须要杀,绝不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