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梁京白是有野心的——即便戴个佛珠也要沾个“首”字。紧接着听梁京白补一句:“一味中药材。”

    中药材……黄清若继续和他闲聊:“什么功效?”

    梁京白:“行气止痛,辛温去寒。”

    黄清若:“六哥需要行气止痛、辛温去寒?”

    梁京白:“有备无患。”

    黄清若:“……”

    她再问:“除此之外?沉香佛珠还有其他什么讲究?”

    佛珠的数量她懂得各种不同的含义,佛珠的材质她确实没有研究。

    从闲聊,隐隐有演变成虚心请教的态度。

    梁京白倒又替她解答了:“消除烦恼障和报障。”

    两个“障”,黄清若不陌生。这两障,与“业障”,在佛法之中并称“三障”。

    说是我们人活在世上,所遭受到的一切灾难困苦,心内各种各样的无明烦恼,都是由这“三障”带来的。只有破了三障,才能度一切苦厄。

    真的能度一切苦厄?黄清若认为不过是佛祖给无所依托的众生画大饼,给众生的一个虚无的永远无法实现的远大的目标。

    毕竟要破除“三障”,绝非易事。

    “三障”恐怕只是佛法为了推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给出的说法。

    能破除的人,恐怕只存在于佛书的描述之中。

    而其中关于“报障”,分“正报”和“依报”两种。

    “正报”指的是我们的身体。

    我们人的身体看起来大致相同,都长着头、胳膊、腿等,但是相貌、体形、身体素质各不相同。

    但有的人相貌端正、姣好,健康长寿,有的人相貌丑陋、难看,疾病丛生,甚至有的人是短命鬼,早早就夭亡。

    种种的不同,皆源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即前世早就的因而感今生的果。

    由此可判断,梁京白应该是个不怕“正报”的人,因为他今生长得好看、身体又健康,是前世好事做多了的结果。

    “依报”指的则是我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环境。

    即,这个身体生活所需的条件:有的人住房舒适漂亮,衣食丰富俱足,进出交通方便;有的人住房拥挤、简陋,衣食不周,甚至衣不蔽体,屋不遮雨,饥寒交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