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个月下来,他的十五万大军打得只剩下七八万人。

    情形极其恶劣。

    说来也怪,上天还真没有灭王之心,就在王世充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其他各路反王已经开始依次退兵。

    没办法,连日来的混战让许多反王的处境都不好。

    某些实力弱的,更是面临粮草耗尽的危机。

    一旦粮草耗尽,军中极有可能哗变,于是他们最终选择退回大本营,止戈养息,等待机会。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谁又想真的把老本全都折在洛阳。

    那就再无翻身的机会了。

    也正因为这样,给了李渊大军极大的喘息机会,并且在前往洛阳的途中一路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当周扬和李渊在长安之外四十里处的泾阳汇合时。

    军队人数更是扩充到足足二十万大军。

    足以匹敌当世任何一路反王。

    不仅如此,诸如刘文静,房玄龄等日后为大唐盛世立下汗马功劳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招揽了大半。

    所有人蓄势待发,只等拿下长安,拥李渊为王。

    这日,李渊和周扬正在军营议事厅中商量攻取长安事宜。

    “贤婿,长安虽然兵力不如洛阳宇文阀,但是城池也是固若金汤,如今我们二十万大军在手,不如围而不攻,耗上个两三个月,到时长安大隋残部肯定会投降。”

    李渊缓缓说道。

    这是他目前能想到最好的办法。

    毕竟在长安扎营之后,他们还得养精蓄锐对付其他反王。

    “不可。”

    周扬毫不犹豫摇摇头。

    “虽然大隋现在已经是苟延残喘,强弩之末,不过岳父你看,杨林已经回到长安镇守,况且咸阳,铜川,陈仓还有渭城都屯有重兵,如果我们围城,这些地方的将士定然会来包抄后路,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二十万大军未必有用武之地。”

    “那依照贤婿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