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的是汉代的形制,造型古朴,锈迹斑斑,看着就有年代感。

    不过终究是后仿,包浆远没到汉代那么久远。

    老板说是晚清的东西,要价五万块。

    石磊砍了十来分钟,一路砍到一万二。

    出门后,周雨晴还有点不太满意,“这东西……也算漏儿?”

    “那当然。”

    “更值钱?”

    “钱这块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年代,这绝对是明代的东西。”

    “明代?”

    “对,明晚期的东西,你看看这个铸造的痕迹,对,就是这个棱儿,凸起没有那么明显,连接线上还有一点一点的断续,对吧?这是浇铸时精心修补过的,是江北一带工匠特有的手法。”

    “你这么清楚?”

    “要不然凭啥捡漏儿呢?”

    石磊故作高深。

    但实际上,这都来自傅青主传承。

    这东西是傅青主专门研究过的,专门研究不同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之间的区别,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青铜考志》,虽然全文只有五万多字,但已经涵盖了从商周到清早期之间不同阶段的青铜铸造工艺,相当完善。

    可惜失传了。

    傅青主的大部分著作都失传了,毕竟是反清复明积极分子,清早中期大兴文字狱,傅青主这么个反清分子的著作能流传下来才怪。

    周雨晴不知道这些,只是眼睛更亮,“果然没有看错人,你真不一般,连做鉴定都和其他专家不一样。”

    “不一样吗?”

    “对,我爷爷经常和那些专家们聊天,那些专家也需要查资料,然后说一些笼统的话,但你做鉴定却从不查资料,给出的论据也相当直观准确,连我这个外行都能看明白。”

    “我也是没办法,人微言轻,不说详细点,没人相信,人专家不一样,甚至都不需要说论据,直接给论点就行,真假就一句话。”

    “磊哥加油,你也会成为一言九鼎的专家,不,你会比专家更厉害,成为一代宗师。”

    “借你吉言,”石磊笑笑,“这花觚还要不要?不要我可就自己收着了。”

    “要,当然要,”周雨晴连忙把一对花觚抱在怀里,“不过,这东西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