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守将什么也没有得到,便只能领兵撤退。

    这一仗,算是大黔朝军队大获全胜,全城大摆庆功宴。卓耀的十万将士在城外安营扎寨,享受城内的美食与美女。

    有十万大军庇护凌城,凌城定可以高枕无忧,无需担心外地入侵。

    卓耀身为主帅,没有与士兵一样在城外扎营,而是直接进入知府衙门,取代了知府的位置。

    此时的知府和傀儡没有什么区别,他要做的只是呆在家中养老,毕竟年纪也大了,是时候退休了。

    石棘国军队虽然被打跑了,可是他们仍然盘踞着中心三城,要想将他们全部赶出丝绸之路,区区卓耀的十万大军还有些不够,需要朝廷派兵增援。

    想到这儿,杨帆便建议卓耀上奏朝廷,请求增兵,一举消灭玉门、金门和天门的石棘军。

    卓耀本就有这样的打算,所以杨帆一开口,他便答允下来。

    大战之后,百废待兴。

    城墙破碎严重,城内许多百姓的房屋也被炮火牵连,没了房屋的百姓就成了游民,只能风餐露宿。

    这一场守城之战,自卫队损失三千余人,一半多的地方团练武装损失殆尽,临时抽调的百姓也损失两千余人。

    有战争就有流血,此一战后,城中大多户人家都披挂丧服,气氛很是低沉。

    战死的人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城中气氛虽然低沉,但是有些事情该做还是得做。

    杨帆便以知府的口吻发布一道官文,其内容是召集有力气的百姓进行修缮城墙工作,官府不仅提供三餐,还提供工钱。

    这一道官文在这个时代简直是百姓的福音,要知道很多时候官府修缮大型工程,都是强制安排徭役,不仅不给工钱,连吃的都要自己带。

    所以,这一道官文一下发,百姓争先恐后来报名修缮城墙,纷纷对杨帆感恩戴德。

    这一边的工作搞定了,接下来便是安抚城中行商富豪的怒火了,杨帆当即让知府发文,文中指明凡是在凌城保卫战中捐钱捐粮的行商富豪可以减免一年赋税。

    知府一愣,随即摇头道:“我虽老,但是有些事情还是很明白的,凌城的财政收入大多都是靠这些人的税收,我若是减免他们一年的赋税,那我凌城政府一年之内可以不吃不喝了。”

    知府的话无不道理,但是若是不下发这样的官文,那行商富豪与杨帆的矛盾便永远没有办法解决。

    杨帆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弊端,可是不这样做,他就得成为众矢之的。与当地富豪产生太大的矛盾,对以后得发展没有一点好处。

    所以,杨帆当即说道:“这官文你必须要发,至于钱的问题我有办法解决。”

    知府已经被架空权力,他如今不过是一个盖印章的傀儡,所以杨帆既然说着斩金截铁,他也只能乖乖发文。

    官文下发,那些被杨帆敲诈了的行商富豪大喜,对杨帆的憎恨瞬间消散,转而是恭维他起来。

    要知道一年的赋税远远不止一千两银子和十石粮食,所以那些行商富豪没有理由不爱戴杨帆,除了知府外甥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