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节。

    长安民众纷纷涌向河畔溪边,以菖蒲、兰草浸泡之水沐浴洁身,洗去冬日沉积的尘垢,祈求疾病远离、灾祸消散,新的一年吉祥顺遂。

    黄举天一面手拿青桃啃咬,酸涩滋味让他不自觉地眯起了眼睛。

    一面怡然自得,欣赏渭河沿岸的青山连绵,绿水悠悠。

    成亮身背行囊,满脸忧虑地望着自家阿郎的背影。

    见黄举天啃完酸桃后,脱下云纹靴,看样子还打算下河戏水。

    成亮实在忍不住,赶忙道:

    “阿郎,要不咱们回贡院等着吧?”

    往年,省试放榜多定于二月底。

    可今年不知怎的,莫名延期到现在也没个结果。

    成亮劝阿郎寻人打听,偏偏阿郎又是个浪荡洒脱的性子。

    考完都这么多天了,他好似全然不放在心上,玩遍全长安名胜古迹不说,今日甚至还有闲情到城外过上巳节。

    而参加省试的其他士子,哪怕平日里涵养功夫再好,过完二月,也都按捺不住焦急,跑到贡院门口里蹲守放榜。

    成亮深知自家阿郎满腹经纶,诸多独到见解,就连老家那些学识渊博的夫子都难以应答。

    他相信,以阿郎的才学,只要认真应考,高中的希望极大。

    成亮正欲再次开口相劝,冷不防一件圆领袍和一条裈裤迎面飞来,糊在了他的脸上。

    紧接着,前面传来“扑通”一声,他便知阿郎已然跃入河中。

    早春的渭河水冷冽异常,敢于此时下河游泳之人,无疑迅速吸引了周遭百姓的注意。

    围观的女眷亦也不在少数。

    她们脸颊泛红,彼此交头接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地朝着河边移步靠近,想要瞧个真切。

    黄举天对岸上的动静置若罔闻。

    在河中畅游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才带着几分意犹未尽,攀上岸来。

    成亮见状,急忙从行囊里取出郊游用的篷布,以树枝撑起临时的遮挡之所。

    黄举天擦拭完身上的水珠,冲书童扬起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