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副总指挥重复了一遍这句话,随后肃然起敬。他对秦文伟问道:“这话很不错,是谁说的?”

    “额,嗯,是一个科学家。”

    “科学家?他还研究哲学?”副总指挥奇怪地问了一句。

    “不是,是他在研究一款武器的时候说过的话。”

    只不过是在未来说的。当然,后面这句话秦文伟不敢说出来,只能在心底里说了一遍。

    副总指挥点了点头,说道:“那倒是和我们现在的情况有点相似。”

    聊完这些,秦文伟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上来,他说道。

    “副总指挥,我觉得水窑兵工厂的确很重要,但它目前的条件确实限制了它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针对兵工厂的现状,我想了两套改革的方案。”

    副总指挥顿时来了兴趣,他身体微微前倾:“说来听听。”

    秦文伟先举起一根手指。

    “第一套方案,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改善。

    我可以提供一批还算不错的机器,这些机器虽然不算先进,但也不是现在水窑兵工厂使用的设备能比的。

    这套方案的优点是能立即投入生产,现有工人经过短时间培训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而且这套方案里所需要的所有机器,不需要再额外花钱采购,我就有这些机器。”

    “这个方案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能够迅速提升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已经非常好了。那你的第二套方案呢?”

    副总指挥点点头,在听到秦文伟说的第一套方案已经如此成熟的情况下,他对第二套方案也更有兴趣了。

    秦文伟接着举起第二根手指,说道。

    “第二套方案,是从长远考虑。

    我建议将前线的兵工厂逐步撤离,并最终不在前线留下兵工厂。

    当然,这不是前面我说的那种取消兵工厂,而是把所有人员集中到大后方延安。

    我计划到时候在延安建立一整套工业体系,到时候我也会将更先进的大型设备运抵延安。

    这套方案能够集中我们所有根据地的熟练工人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让我们在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提高我们整体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