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过程都非常平和的稳步推进。

    楚泰却有些担忧,总觉得眼前一切似乎太过于顺利了,顺利的有些不正常。

    ‘我是不是遗忘了什么?’

    这个念头一起,诸多信息在楚泰的心中浮现,越来越多的“缘”在他的眼中交织,最终汇聚到了下方五浊八风幡上。

    真炁汇聚于双眼,楚泰看到了五浊八风幡上悬浮着一幅记录地脉走向的堪舆图。

    “金华黄舆录?”

    看着那地脉走向图上的名字,楚泰一下子明白了其中原因。

    ‘洪岳是怎么知道玉京丹阙金华洞天的地脉走向的?’

    洞天不是福地,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哪怕是还需要借助地脉稳定自身虚空的小洞天,其在地脉之中的运转轨迹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出和计算出来的。

    想要计算一处洞天附近的地脉走向,推算出能够影响到洞天的地脉干涉手法。

    首先要弄清楚洞天的本质,其次要弄清楚四周地脉的变化,最后还要推算所在土地的星辰方位,以及具体的变化。

    毕竟,在大地上看到的星辰,本身属于千光层折射后的产物。

    天之九层,从上往下分别是太虚层、九霄层、星斗层、宙河层、神网层、雷火层、罡煞层、千光层和天象层。

    其中千光层平均厚度约为两万一千六百里,也被称之为流光层、浮空天,这一层上接星斗之力变化,下受地脉牵引,元磁运转稳定,元气流转平和,常人日常看到的日月星辰起落,都是这一层对于星斗层折射的结果。

    而星斗层厚度大概在七千三百万里,平日肉眼看到的日月群星,都是在此处运转,按照正常的群星运转频率。

    星斗层的日月运转一周,需要花费的时间大概是一年。

    按道理,人间也应该是半年黑夜,半年白昼才对。

    这个过程,又受到实质化虚空宙光能量具象的宙河层影响,被初步分割投射,方便千光层进行折射。

    简单来讲,平时人们在地上看到的群星,是经过宙河层将时间分割,再由千光层折射后的产物。

    无论是正常的星辰运转轨迹,还是形成运转的时序记录,都是存在着偏差。

    但洞天的运转规律,其实更多的是按照星斗层的运转规律,部分修士若是对宙光有所了解,还可以借助宙河层进行二次加码,甚至还能借助千光层进行牵引变化,增加外人计算时的难度。

    故而,一个正常人想要推算出洞天的地脉走向,不是本身天赋异禀,且有极其高深的传承之外,只可能这個修士本身花费了数百年的时间去观察,一点点的排除不可能的信息。

    且这个过程当中,洞天还不能有太大的变故。

    这一切显然不是区区一个洪岳道人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