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名門(2/3)
我們來到公所門口,李先生讓我在門外等著,他先進去,我就乖乖地在門口等著了~
過了十幾分鐘,李先生出來叫我進去。
我跟著進去,看見一位老先生坐在裡面,身著灰色中式長衫,手拿黑檀木佛珠串,正用炯炯有神的眼睛上下打量我~
李先生帶我進去以後,跟老先生說了聲“那我就先走了,你們慢慢聊~”然後跟我點了點頭,就離開了。
我開始有那麼一點點緊張了,真擔心被“審問”······
老先生好像在等我先開口~
我也不拐彎抹角了,直接拿出手機、點開圖片遞過去:“很榮幸跟您見面!我想請您看看這個標誌,是否認識?”
老先生慢慢的接過手機看了看,大驚失色地問:“這、這、這,你怎麼會有這個?”
啊~我鬆了一口氣!終於找對人了······
於是,我慢慢地將這圖片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聽完我的敘述,老先生靜靜地坐了好一會兒,然後默默地走進房間······
過了一會,老先生從房間出來了,手裡拿著一個盒子,跟我爺爺留給我的一模一樣······
我從老先生手中接過盒子,打開:
一樣的外表、一樣的結構,唯一不同的是裡面還放著的是一個算盤而不是一把槍······
算盤金光閃閃,看起來像是黃銅打造的,放在手裡沈甸甸的很有質感,周圍還雕刻著龍紋圖案,很是精緻······
······
“我十幾歲的時候參加了新軍,後來被選為常名御,不久就被光緒皇帝派往國外留學,主攻經濟和軍事,這個盒子是我臨行前光緒帝御賜的,裡面的東西當時我也沒研究過是什麼······
我留學回來的時候,恰好是戊戌變法剛剛失敗,我停留在香港沒有回京,並奉命在香港接應變法人士。光緒帝暗中派侍衛保護康有為離開,隨行的還有幾位常名御,但具體是誰我不清楚,我後來接到的只有康先生······
康先生在香港得到何家的庇護,我就一直陪伴他身邊,從那時我也就跟何家結下不解之緣
······
康先生說,離京前,光緒帝痛哭流涕地對他說:“大勢已去,無須惦念(吾);割地賠款,吾很心痛;國家將敗,千古罪人······希望爾等後輩,致力於民族復興事業:’振興民族經濟、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教育,收回國家領土、一雪吾等之恥’”······
大概意思是說“江山社稷即將會在自己這代君主手裡,成為民族國家的千古罪人。希望後來的人能夠幫他振興中華、收回國土,一雪前恥、了卻心願!”······
“康先生用他血的教訓忠告我們:文人最好不涉政治、不予黨爭、遠離江湖;如果時局需要,只須盡綿薄之力,助危難之人就好······”
“完成了康先生的事情後,清政府已經風雨飄渺,我便一直留在了香港,協助何爵士發展實業、資助教育,為中山先生籌款······
過了十幾分鐘,李先生出來叫我進去。
我跟著進去,看見一位老先生坐在裡面,身著灰色中式長衫,手拿黑檀木佛珠串,正用炯炯有神的眼睛上下打量我~
李先生帶我進去以後,跟老先生說了聲“那我就先走了,你們慢慢聊~”然後跟我點了點頭,就離開了。
我開始有那麼一點點緊張了,真擔心被“審問”······
老先生好像在等我先開口~
我也不拐彎抹角了,直接拿出手機、點開圖片遞過去:“很榮幸跟您見面!我想請您看看這個標誌,是否認識?”
老先生慢慢的接過手機看了看,大驚失色地問:“這、這、這,你怎麼會有這個?”
啊~我鬆了一口氣!終於找對人了······
於是,我慢慢地將這圖片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聽完我的敘述,老先生靜靜地坐了好一會兒,然後默默地走進房間······
過了一會,老先生從房間出來了,手裡拿著一個盒子,跟我爺爺留給我的一模一樣······
我從老先生手中接過盒子,打開:
一樣的外表、一樣的結構,唯一不同的是裡面還放著的是一個算盤而不是一把槍······
算盤金光閃閃,看起來像是黃銅打造的,放在手裡沈甸甸的很有質感,周圍還雕刻著龍紋圖案,很是精緻······
······
“我十幾歲的時候參加了新軍,後來被選為常名御,不久就被光緒皇帝派往國外留學,主攻經濟和軍事,這個盒子是我臨行前光緒帝御賜的,裡面的東西當時我也沒研究過是什麼······
我留學回來的時候,恰好是戊戌變法剛剛失敗,我停留在香港沒有回京,並奉命在香港接應變法人士。光緒帝暗中派侍衛保護康有為離開,隨行的還有幾位常名御,但具體是誰我不清楚,我後來接到的只有康先生······
康先生在香港得到何家的庇護,我就一直陪伴他身邊,從那時我也就跟何家結下不解之緣
······
康先生說,離京前,光緒帝痛哭流涕地對他說:“大勢已去,無須惦念(吾);割地賠款,吾很心痛;國家將敗,千古罪人······希望爾等後輩,致力於民族復興事業:’振興民族經濟、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教育,收回國家領土、一雪吾等之恥’”······
大概意思是說“江山社稷即將會在自己這代君主手裡,成為民族國家的千古罪人。希望後來的人能夠幫他振興中華、收回國土,一雪前恥、了卻心願!”······
“康先生用他血的教訓忠告我們:文人最好不涉政治、不予黨爭、遠離江湖;如果時局需要,只須盡綿薄之力,助危難之人就好······”
“完成了康先生的事情後,清政府已經風雨飄渺,我便一直留在了香港,協助何爵士發展實業、資助教育,為中山先生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