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个百户兴冲冲道。

    “嗡——”绷紧的箭弦骤然松开,百只箭矢飞向迎面而来的元骑。

    “放——”又一个百户稍缓了缓会,接着下令。后列又是百只箭矢“嗡——”得飞去。

    刚才是靖安军士卒纷纷被射倒,现在轮到了唐兀卫了!

    接二连三的元骑倒在了冲锋的路上,短短六十步上下,至少有四十余元骑哀鸣落马。他们大多只是身披皮甲,在这么近的距离下,迎面射来的箭矢速度和准头出奇的快、准!根本难以部闪避和格挡。

    于志龙曾说过:士卒初习射术,准头不好是必然的,只要是箭矢的数量在短时间内足够大,依靠火力密度仍然能起到杀伤效果。

    李振雄很幸运的在皮甲外还罩了一层铁甲,跨下战马也是外披了一层铁裙,虽然被射中了十几箭,多数被格飞,有两只透甲后已然无力,几乎伤不到他。

    弓箭手射出三轮箭后,元骑已近,不得不迅速后撤至于志龙旗帜处待命。前几列的靖安军士卒则起身相迎。

    几乎是万金海侧翼的翻版,大量靖安军步卒被冲撞而飞,元兵和靖安军士卒纷纷在惨烈的搏杀中倒下。但是因为靖安军的各级长官健,士卒多少受过步骑演练,虽然战况血腥,很多士卒还能支持,阵型虽乱却未溃散!而元骑却是在冲锋的路上付出了不小的损失。

    看着三三两两从阵中杀透而出的元骑,孙兴紧张地握着刀柄,看向于志龙。

    这里距离前阵实在是太近了,不足百步,元骑很快就能发现这里的靖安军主将。

    “怎么,怕了吗?“于志龙斜眼瞥了下孙兴,不经意问道。

    “末将并非惧怕鞑子,而是担心飞将军被敌所伤。”孙兴扬着脖子大声道,“将军一人安危,关乎我部数千将士生死,末将身为亲卫校尉,职司所在,敢不倾力一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我等既已决心为汉家子民与鞑子做殊死鏖战,这条性命早已被我置之度外。自古国运之战,死伤何止百万。将军百战死,能有几人回!今日吾有幸与诸君在此沙场沥血,幸甚之至。吾个人生死不足惜,倘若不幸阵亡于此,也是吾之心愿,愿此战后存身之士谨记吾言,力行我等志愿,于某地下有知,心愿足矣!”

    于志龙注视着前方和侧翼的紧张的战况,一字一句慢慢道。

    孙兴等人听到后,不禁心潮澎湃,皆拜于于志龙马前,泣涕道:“将军不畏死,属下安敢落于后?我等誓死追随飞将军,不灭鞑虏誓不甘休!”

    看着穆春、赵石等部已经缓解了前方危机,于志龙下令:赵石本人回撤至此,主持靖安军防守事宜。

    赵石不明所以,带着亲卫赶紧回转,去时他的亲卫尚有十余人,回来的不过六七人。

    见到赵石腹下流血,于志龙大惊,下马撩起他的衣甲仔细审视伤口,只见一条一掌长的豁口自肋下至胸口,几乎深可见骨。险些肠子就被敌将划出来。

    赵石只是简单地撕破衣衫包扎了一番,继续作战。热血此时已将衣衫尽染。

    “石哥怎得如此莽撞,伤的如此之重,还不下来医治?”于志龙急色道,“快传郎中!”

    赵石哈哈一笑:“今日杀得痛快!回来作甚?不知将军为何传某至此?”

    于志龙一指侧翼,那里元骑正逐渐杀透步阵,开始横向飞驰,与排面的步卒厮杀。“我意亲自带领剩余的骑卒击溃此獠,还请石哥在此坐镇,为我谋划!”

    于志龙此言一出,赵石、孙兴等大惊,纷纷劝告:“我部各处将士皆效死力,飞将军何至于此?只需稍待片刻,定有捷报回转!且将军乃靖安军主心骨,若有差池,岂非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