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教书的只有一位老先生,姓余名笠字达西,原本幽州府人,幽州被辽国所占,为躲避兵祸,南逃来到这里安生,都五十多岁了,留着一摞的花白的长胡了,就便在这里做了镇学堂的教书先生。</p>

    </p>

    余老先生虽有些固执和一点迂腐,</p>

    </p>

    老先生学问倒是不错的,独自教导这群年纪不一、程度不同的学生,他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因材施教,轮流讲授,也够繁杂的。</p>

    </p>

    过了元旦节,皇帝就下诏改元,这年是建中瑞国元年了。正月二十头,新学年开始。虽然不是十分的情愿,但也不是十分的抗拒,在开学前一日,卢嘉瑞被父亲卢永茂带到镇上的学堂,拜见余老先生。</p>

    </p>

    虽然是镇里的学堂,卢嘉瑞初入学,拜师仪式还是必不可少的。卢永茂在旁做揖,卢嘉瑞就行了四拜之礼,算是正式进入师门。</p>

    </p>

    余笠庄重地受了卢嘉瑞的拜师礼。</p>

    </p>

    卢嘉瑞却没有那么认真,在下跪拜师中还瞄着眼睛偷看老师的表情,似乎要看看老师在接受他的礼拜时表现出什么样了。他在猜想这位老先生是不是很严厉的那种,但这会他还猜不出来。</p>

    </p>

    拜师仪式之后,卢永茂跟余老先生寒暄了一会,交了一个学年的束脩,就带卢嘉瑞回去了。</p>

    </p>

    卢嘉瑞就这样成为了溪头镇公学的一名学童了。</p>

    </p>

    对卢嘉瑞来说,到公学来最大的变化是可以跟更多的玩伴玩耍,读书倒是次要的。在家里时虽然自由,但经常是没有什么人可以一起玩,上学的上学,干活的干活,像他这样空闲的孩了不多。况且三娘对他读书的事抓的还是比较紧,一天到晚还是被关在书房读书的时候多。现在到公学来了,卢嘉瑞反而觉得轻松起来。虽然课堂要上课的,但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玩伴,他甚至觉得有些遗憾,为什么不早点上公学来呢?</p>

    </p>

    卢嘉瑞被归入程度最高的类别内,同类别的孩了有五个。一个比他大三岁叫卢嘉恭,在公学呆了三年了;一个比他小一岁叫卢嘉理,也是今年新来的,但以前曾在公学读过两年,由于家境状况辍学两年,今年是“二进宫”,重来;一个跟他同年的叫柴荣,已经在公学读了两年了;一个是他经常的玩伴卢永义,比他小一岁,也已经在公学读了两年。这几个都是读书有一定基础的,需要讲解些经义</p>

    </p>

    由于卢嘉瑞家境好,人也聪明,读书不费力,加上也比较大方,同时对各项玩乐又比较精通,其他同学都爱跟着他,自然而然就成了公学里学童的头儿。卢嘉瑞很享受这样的地位,这给了他很多的快乐,是呆在家里所不能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