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太医则是作为贵客留在了张保家中,只派了几个老家人回乡报信,并收拾当年住过的房屋。
====================我是最近非常勤快的分割线====================
第二天一早,淑宁从睡梦中醒来,只觉得神清气爽。她起身洗漱梳头,又再打量了一下自己的房间。
这是一间典型的南方地区小姐绣房,是在二楼,房间不大,有一个漂亮的雕花窗子,向着楼下的青云巷,再过去就是围墙,然后是几棵极高的树,挡住了远处的景色。
她昨晚睡的是非常精致的描金雕花大床,还是两进的那种拔步床。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真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啊。
这种在后世绝对会被当成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她居然能在上面睡觉,而且还能睡上几年……
打住,别这样眼皮子浅,现在是在古代!她是官家小姐,睡这种床是很平常的事,不要大惊小怪地,让别人笑话,你没看到春杏昨晚上看到这床时的傻样,当时就被巧云笑话了吗?
不过比较让人黑线的一点,就是大床外进有个马桶,虽然桶身很干净,盖子盖得很严实,也没有飘出异味来,但在离它不到两尺的地方睡觉,还是很让人纠结的,因此她昨晚上就让人把那马桶放到床尾那边去了。
房里家俱极简单,除了那张大床,就只有一张同样漂亮的梳妆台,上头有许多小巧的抽屉,还有一个雕花衣柜,一张小案,一把椅子,一个脸盆架,如此而已。所有家俱都很精致,虽然全是半新不旧的。
待梳洗好了,问过春杏,得知父亲一早就去了衙门,而母亲还未起身,她便自行下了楼,在饭厅略吃了些早点,然后便遇上了来收碗筷的阿花。
说起来阿花阿娣姑嫂两个,其实并不是单纯来“帮手”的。同知衙门里有两个差役是专门做张保的个人听差,一个叫赵阿生,一个叫胡东,那赵阿生就是阿花的丈夫、阿娣的哥哥。她们来宅里“帮手”,其实更像是来“帮佣”,提供家政服务,然后每月领取工钱。因做官的多数不是本地人,这样的本地“帮佣”,几乎家家都有。
看来在这种南方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早就开始了嘛。
阿花问淑宁道:“小姐中午想食乜野?不如煲个汤哩?”(小姐中午想吃什么?不如煲汤吧?)
淑宁仔细听了,略猜到了她的意思,想了想,就说:“菜干煲猪骨就很好,要多放些姜。”
阿花想了一下,便笑着表示听懂了。
咦?看起来方言障碍不是那么难攻克嘛。
送走阿花,淑宁觉得有些无聊,心想,不如好好逛一逛这所新居吧。
这座房子有很重的岭南味道,屋脊屋顶都有灰雕,显得很精致,但总体格局上却带有北方色彩。房屋都是水磨青砖筑成的,内部有许多木制结构。
大门口进来就是一个长方形的院子,空荡荡的,边上一溜儿花盆,右手边是一座两层小楼,现在是苏先生主仆住着。
左手边是厨房,三间房屋排开,边角上种了两棵树,正好半掩住一处小门,可以看到里面是个小跨院。
正面的大厅里摆着典型的八仙桌、高背椅、仙鹤图和瓷器花瓶,花瓶里插着新鲜ju花,两边下手都是待客的茶桌和椅子。桌椅看得出俱是一套的,雕着简单的花卉图案。她认得这是俗称的玉蕊花式样,但其实更象后世的西番莲。
左边有一处小偏厅,门外是个小跨院,有一口水井,院中搭着两三根竹竿,晾着几件仆人的衣裳。角落上一个门通向厨房,另一个月洞门则通向一排七八间的仆役房。
正厅右边的花厅摆设装潢都更讲究些。红酸枝做的圆桌圆凳,镶着淡青色的石板面。贴墙摆着几个古董架子,只寥寥摆了两三个不值钱的花瓶。墙上挂着字画,俱是残旧的,回头佟氏应该会叫人把自家带来的换上去。
再过去则是一间书房,说是房间,其实却少了一面墙。在缺口这边顺着台阶往下,种了几丛竹子,边上有一处小角门,后面是青云巷。
====================我是最近非常勤快的分割线====================
第二天一早,淑宁从睡梦中醒来,只觉得神清气爽。她起身洗漱梳头,又再打量了一下自己的房间。
这是一间典型的南方地区小姐绣房,是在二楼,房间不大,有一个漂亮的雕花窗子,向着楼下的青云巷,再过去就是围墙,然后是几棵极高的树,挡住了远处的景色。
她昨晚睡的是非常精致的描金雕花大床,还是两进的那种拔步床。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真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啊。
这种在后世绝对会被当成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她居然能在上面睡觉,而且还能睡上几年……
打住,别这样眼皮子浅,现在是在古代!她是官家小姐,睡这种床是很平常的事,不要大惊小怪地,让别人笑话,你没看到春杏昨晚上看到这床时的傻样,当时就被巧云笑话了吗?
不过比较让人黑线的一点,就是大床外进有个马桶,虽然桶身很干净,盖子盖得很严实,也没有飘出异味来,但在离它不到两尺的地方睡觉,还是很让人纠结的,因此她昨晚上就让人把那马桶放到床尾那边去了。
房里家俱极简单,除了那张大床,就只有一张同样漂亮的梳妆台,上头有许多小巧的抽屉,还有一个雕花衣柜,一张小案,一把椅子,一个脸盆架,如此而已。所有家俱都很精致,虽然全是半新不旧的。
待梳洗好了,问过春杏,得知父亲一早就去了衙门,而母亲还未起身,她便自行下了楼,在饭厅略吃了些早点,然后便遇上了来收碗筷的阿花。
说起来阿花阿娣姑嫂两个,其实并不是单纯来“帮手”的。同知衙门里有两个差役是专门做张保的个人听差,一个叫赵阿生,一个叫胡东,那赵阿生就是阿花的丈夫、阿娣的哥哥。她们来宅里“帮手”,其实更像是来“帮佣”,提供家政服务,然后每月领取工钱。因做官的多数不是本地人,这样的本地“帮佣”,几乎家家都有。
看来在这种南方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早就开始了嘛。
阿花问淑宁道:“小姐中午想食乜野?不如煲个汤哩?”(小姐中午想吃什么?不如煲汤吧?)
淑宁仔细听了,略猜到了她的意思,想了想,就说:“菜干煲猪骨就很好,要多放些姜。”
阿花想了一下,便笑着表示听懂了。
咦?看起来方言障碍不是那么难攻克嘛。
送走阿花,淑宁觉得有些无聊,心想,不如好好逛一逛这所新居吧。
这座房子有很重的岭南味道,屋脊屋顶都有灰雕,显得很精致,但总体格局上却带有北方色彩。房屋都是水磨青砖筑成的,内部有许多木制结构。
大门口进来就是一个长方形的院子,空荡荡的,边上一溜儿花盆,右手边是一座两层小楼,现在是苏先生主仆住着。
左手边是厨房,三间房屋排开,边角上种了两棵树,正好半掩住一处小门,可以看到里面是个小跨院。
正面的大厅里摆着典型的八仙桌、高背椅、仙鹤图和瓷器花瓶,花瓶里插着新鲜ju花,两边下手都是待客的茶桌和椅子。桌椅看得出俱是一套的,雕着简单的花卉图案。她认得这是俗称的玉蕊花式样,但其实更象后世的西番莲。
左边有一处小偏厅,门外是个小跨院,有一口水井,院中搭着两三根竹竿,晾着几件仆人的衣裳。角落上一个门通向厨房,另一个月洞门则通向一排七八间的仆役房。
正厅右边的花厅摆设装潢都更讲究些。红酸枝做的圆桌圆凳,镶着淡青色的石板面。贴墙摆着几个古董架子,只寥寥摆了两三个不值钱的花瓶。墙上挂着字画,俱是残旧的,回头佟氏应该会叫人把自家带来的换上去。
再过去则是一间书房,说是房间,其实却少了一面墙。在缺口这边顺着台阶往下,种了几丛竹子,边上有一处小角门,后面是青云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