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这一步,比赛还重要吗?

    重要!

    非常重要!

    谈的再好,谁又保证能够真正落实啊?

    而且这帮东西也不过是个使者,真的就能左右国内决策吗?

    所以到了这一步,比赛就变得格外重要。

    比赛的背后,是实力的体现,而且对于小国来说,能在赛场上出现个英雄,那是与有荣焉的事情,可以吹嘘好久的。

    就像马拉多纳之于阿根廷,博尔特之于牙买加一样……其实从赵桓的本心讲,他宁愿让出去大半的冠军,换来诸国对这个体系的认同。

    奈何手下将领都不答应……这一次也是我们表现的机会,更何况让这帮人领教大宋的厉害,也能慑服人心啊!

    赵桓无可奈何,他只能尽量叮嘱,要给人家机会。

    下面人都满口子答应,可赵桓依旧清楚,根本是敷衍了事……果不其然,多数的赛场,完全被大宋主宰了。

    尤其是蹴鞠,据说是高太尉亲自选拔的人员,结果就是大宋包揽了八强,其中御前班直拿到了第一名,韩世忠的御营中军只拿到了第二名。

    当然了,也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像蹴鞠一样,全面碾压。

    咱们实事求是,高丽在跑步项目上,还是优势明显……别看流亡政府的人员不多,但不论短跑还是长跑,都出现了一批好手,很是给郑知常赢回了面子,拿到了足足三块金牌。

    再之后就是辽国,人家也是万里大国,人才济济,不可能让大宋专美。

    耶律大石已经下了死命令,务必要多赢一点,最好压住大宋。

    激烈的比试下来,契丹在摔跤,马术,射箭上面,都有着不错的发挥。

    就连占城和倭国,也不是毫无收获,至少水上项目,他们还是很强的,至少游泳就很快的。

    赵桓的好儿子,占城王子还亲自下场,硬是游了个第三名……

    这段比赛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前前后后也有几个月,哪怕比赛结束了,热度依旧不减……各地商贾继续留在京城,谈论各种生意。

    那些载誉而归的获奖运动员,也把上国风物带了回去。

    别的不说,光是占城的游泳冠军,就得到了英雄般的热烈欢迎。

    每到一处,都有无数人出来,哪怕是官吏,豪强,都没有这位风光。

    道理很简单,你们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金钱,你们有本事给占城争光吗?你们有本事胜过那些强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