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不听御史的谏言,还以军国大事为由,把御史言官排除在了决策圈之外。

    眼下的大宋朝需要的是做事的人,不是说话的人。

    基本上赵桓跟几位宰执沟通之后,统一了意见,就颁布旨意,毫无迟滞。

    坦白讲,这么干是有违大宋祖制的。

    可以李纲为首的诸位宰执,全都保持了沉默,没有谁站出来维护祖制。毕竟祖制吗,不利于我的时候,偷摸改了,有利我的时候,坚定不移!

    所以李纲扪心自问,也不能完全免俗。

    再有他任命陈过庭担任御史中丞,就是有压制言路的意思。

    可压制归压制,人家的正确建议,却是不能否认的。

    “朕也以为陈中丞所言有理,只是这个人选非常困难,伯纪可有信得过的人选?”

    李纲微微迟疑,似有难言之隐。

    赵桓笑道:“李相公,你我君臣坦诚相对,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李纲未曾开言,首先躬身。

    “好教官家得知,臣本意是想在刘韐和张所二人中间,选拔一个,可,可刘韐遭逢金兵追击,受了伤不说,似乎恐惧金人之意。张所更是体弱多病,不通军务,臣,臣这里真的没有太好的人选。”李纲顿了顿,突然道:“官家,要不然让臣北上,担任留守吧!”

    “不行!”

    赵桓直接摆手,“伯纪,现在河北一团乱麻,金人民兵,交织在一起,有人真抗金,有人假抗金,有人一边抗金,一边涂炭百姓,鱼肉乡里,恃强凌弱,为非作歹……这么复杂的情况,你驾驭不来。更何况京城还有这么多事情,朕离不开你。”

    李纲无奈了,“官家,那就只有用陈中丞推荐的人选了。”

    赵桓见李纲一再犹豫,便笑道:“怎么,这个人选不好?”

    李纲摇头,“也不是不好,只是此人年纪太大,而且当了一辈子官,最大不过通判,臣唯恐眼界才能都不行。加上越级超擢,直接担任留守,更是不妥当……”

    “那这个人到底是谁?”

    “此人叫宗泽,宗汝霖,是天佑年间的进士。”李纲补充道:“他今年有六十八了,臣唯恐暮气难鼓啊!”

    赵桓早有猜测,当听到宗泽二字的时候,嘴角上翘,露出了果然是他的笑容。

    完颜阿骨打崛起,不到十年灭辽,身边的人个个战神转世,勇猛无敌。老天毕竟不会只偏爱一方。

    在大宋这边,同样出现了一批名将名臣,岳飞、韩世忠、刘锜、吴阶、李纲、宗泽!

    或许这些人不够完美,但正是他们的存在,庇护了半壁江山,保全了几千万生灵的性命,无论到什么时候,他们都是这个民族,这块土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