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破除文字狱

    康熙瞅了一眼俯伏在地上的胤祯,老十四的话很有见地,可谓是一针见血,他能看出这点,敢于大胆质问,足见其思虑深远,只是这胆子未免太大了些,竟然敢这样质问朕📍🙥,不过,他既然敢这么说,想必就有法子解决这问题,想到他后半语说的堵不如疏,康熙眉头又是一皱,怎么个疏法?这又不🞾🙲是治水,完全抹杀掉这段历史,方才能一逸永劳,疏导能解决问题?

    默🋋然良久,康熙才闷闷的道:“🜣🄂接着说。”[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殿中三人,🁅听到康🏿熙终于开口,不由都暗松了一口气,胤祯却是暗忖,得先把康熙的口封住再说,他也不抬头,磕了个头道:“谢皇阿玛不罪之恩。”

    岂料🇍🗑🚶康熙🅳🊥根本就不上当,马🕘上就说道:“朕没说不罪。”

    胤祯顿时无语,合着康熙又想玩数罪并罚?这要继续说🁯🉗🇛下去,只怕郡王的爵位都不保,他索性又磕🛦🞫了个头道:“儿臣不敢。”

    李德全在一旁听的,恨🉙🇳不得跑上前把胤祯拽出去,心里一个劲的念叨,“小祖宗,少说两句,服个软又不会死。这两父子,一年没见,一见面就掐上了,这如何是好?”张廷玉也是提心吊胆的,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法子缓解一下这场的气氛。

    康熙微微一哂,盯着胤祯🖚📇😬,道:“还🅭有你老十四不敢的?”🌴

    康熙这话可有些重了,胤祯纵然胆大,也不敢受,他把身子又俯低了些,道:“儿臣惶恐,皇阿玛这话,儿臣担受不起🇬,儿臣所言,皆是一路思虑所得,难免有不周之处,还祈皇阿玛宽限些时日,容儿臣回府,细细整理,再陈奏皇阿玛。”

    一见胤祯想🁅撂挑子缩回去,康熙岂肯如他所愿,沉吟片刻,方矜持的道:“只要你心存敬🅚🇄畏,朕,便不罪你。”

    “儿臣对皇🁅阿玛的敬畏之心,孺慕之情,天日可表🇃🕻。”一见康熙松口,胤祯忙顺口奉承了一句,接着却语气一转,“不过……,皇阿玛,儿臣今日欲说的就是不以文罪人,不以言罪人,若是连儿臣在皇阿玛面前都不敢畅所欲言,又遑论其他?”

    一听这话,康熙顿时恍然大悟,绕了半天,竟然是在这里等着朕⚆🏊😖,这老十四🎊🏙🚢果然是好胆好心计看来,他是确有良策,想到这里⚵🕴,康熙脸色亦是一松,“恩,朕今日就做个表率,平身,赐座。”

    李德全、张廷玉二人心头🖚📇😬亦是一松,对胤祯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心里亦是暗叹,十四爷圣眷之浓,举朝无人能比,要换个人用这法子,只怕康熙早就雷霆🎞💑大怒了。

    胤祯落座后,便欠身从容说道:“历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皇阿玛终日孜孜五十载,已是天下归心,万民争颂,正所谓民意乃天意,民心即天心,国以民为本,民以国为根。大清🆻🔳🄫现在已然是深入人心,之前纵有瑕疵,现在亦是瑕不掩瑜。

    自古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何况一泱泱大🎩📴🟅朝乎,皇阿玛🁯🉗🇛完全不必纠结于国初的些许瑕疵,纵观历朝历代,文字狱实乃一大恶政,不仅有损朝廷的声誉,亦完全的遏制了士子的思想,断绝了朝廷的言路,阻绝了士绅向朝廷传达🗥🝫民间疾苦的呼声,长此以往,则国将不国。

    皇阿玛🗠🜾🇰历来光明正大,胸襟更是宽广如海,我大清立国之正,四海皆知,根本没有必要遮掩、隐瞒历史。历来**,皆是屡禁不止,甚至是越禁,其流传越广,名声越大。人皆好奇,此乃天生劣根,越是刻意隐瞒,则越是会勾起人们的兴趣,私下谣传,危害更烈。

    既然是禁无可禁,则不如不禁,但是,民间舆论又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声誉、形象,严重者,甚至关系到朝廷的政令畅通及执行力度,因此🗡🝍🉷,朝廷亦不能不闻不问,儿臣一路之上苦思良久,觉得可从两方面⚱🕐入手,彻底解决这一顽症。”

    胤祯说到这里,嘎然而止,不仅康熙,就连张廷玉🇃🕻亦是迫不及待,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困扰了历朝历代皆束手无策的🐌⚄🎸顽症?

    见胤祯🗠🜾🇰伸手,康熙忙道:“凉了,李德全,换☁杯热🇃🕻的。”

    “谢皇阿玛。🐒”胤祯缩回手,急忙道谢,心里却是好🍨🊦💢笑,吊吊胃口,这待遇就立马见涨。

    康熙虽然急于知道答案,却也不催,只是含⛙🚲🗘笑望着胤祯,这个老十四,每次都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次看来也不例外,难为他年纪轻轻,就有这份见识,这番奏对,句句皆是老成谋国之言,却并无逾越之处。

    文字狱的危害,老十四竟然能想到阻绝士绅传递🌘民间疾苦这点,尤属难得,而对**的利弊,他看的亦是十分透彻,历朝历代禁的书不少,可真正禁绝的又有几本?毁于战乱的倒是不少。

    胤祯稍稍呷了口茶,便再次说道:“儿臣窃以为,要解决这一顽症,需从两方面入手,一,严管,从源头管起,将刻板、印刷这块掌握在朝廷手中,将各府、县印刷刻板作坊集中统一管理,所有🗓🛋书籍,日后都必须由朝廷指定的作坊印刷,但凡是所印之书,着专人检查审核,无违禁之处,才允许刻板出书。

    二,引导,由朝廷正确引导舆论导向,邸报这块,其实就可以发挥这种作用,只是平🐛日里没人留意到而已🀢⚇,去年,⚫🔖🀪辩论倡导正确引导奢侈之风的时候,儿臣就留意到了这点,儿臣以为,完全可以将邸报做大,不仅刊登朝廷的政令,亦可以刊登一些有引导性的策论,以起到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而且完全可以将邸报放开,公开发卖,让所有的士绅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