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可以说到张翰了,主动出击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敌军损失两万人无伤大雅,这时苻坚又派来了援军,当时情报可能出了一点问题,说敌军正在连夜进军,想趁我军立足未稳之计两面夹击,如果情报属实,中军的形式在这个时候确实有点危急,张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紧急带五百精兵前去驰援,连续两次大胜,本来虎贲军的重骑兵遭受重创,没有敢死队去填马蹄。这会儿来了一个张翰,而且他好像比虎贲军那些没脑子的人更好使,这会儿就有了很多因果关系,中军的人除了王坦之,没人想放张翰回西路军,包括谢玄,要不是西路军突发战事,张翰要回去还要费一番很大的周折,可是张翰他真的回去了,而且一回去就违抗上命,这下怎么得了?张翰他的战功打完这一阶段的北伐战争,升个上将军是妥妥的,但是你认为他升得上去吗?张翰现在的靠山是谢丞相,但他没有自己的家族,这是硬伤,谢丞相护住他没有问题,但是护不住他手里的兵权,这也是一个死结,正逢那两位少将军兵败,什么拥兵自重,排除异己的话在中军大帐一说,然后旁边那些个上将军和监军什么的再一附和,若不是现在是在大战期间,不能擅杀大将,当场就要提议夺了张翰的兵权,那些人别的本事没有,搞这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乃是一把好手,他们一定会认为,他们的本事不比张翰差,只是手下的兵将没有张翰部队的作战经验,和我送给他的那些武器装备,如果让他们去指挥张翰的部队,他们一定能比张翰打得更好,就是这个问题,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张翰的兵权,万先生为何会信他们这一番话我不得而知,但是张翰分兵于三个点的布置真的算是一手高招,原因也很简单,也是因为兵力和粮草的那点破事,张翰的部队有三千人,仗着地势险要防守疾风岭没有问题,哪怕敌军有五万人也攻不破疾风岭,我对张翰有信心,他之所以会调五千人去疾风岭支援,是为了让疾风岭拥有攻击力,张翰三千人守疾风岭,守有余,但是抽不出兵力去进攻,所以就要调一些人来填充疾风岭的防御,他的部队便可以作为预备部队使用,若是敌军对疾风岭久攻不下,抽兵去袭击中军后方,张翰便可以汇集整个西路军的兵力去截击敌军,这个时候其他的据点有根没有区别不大,但是疾风岭上🗙🜂一定要保持四千以上的驻军,以防敌军突袭攻占疾风岭,截击之战,无论顺与不顺,再回过头来大举向北进攻,反断敌军后路,战略态势就是这样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粮草,现在经过少量的配平,中军和陈庆之那里的部队应该还有一个半月的军粮,西部战区之前没有战事,即便分到的军粮比中军少的,但是省着点吃也能保障一个月,如果要保障一个半月怎么办?两个办法,第一是去劫夺对方的粮草,第二是靠后方运输,第三个办法,省,第一个选择先排除,现在西路军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出兵去截粮,因为敌军的粮草就在疾风岭下面,要么全歼敌军,要么就只能在山上待着,张翰他们缺少骑兵,去更远的地方截粮就是送死,后方运粮的事你也知道了,万先生运过去的粮草全部给了中军,张翰他们一根毛都没有分到,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省,如果从粮道被断的时候就开始省,省出半个月的粮草也不稀奇,所以我们按照最乐观的方式预计,整个西路军所有部队最少还剩一个半月的军粮,只有两个部队例外,这两个部队就是张翰和赵去病,赵去病当时去中军的时候,只带了少量的粮草,他的粮草储备肯定在张翰手里,从时间算,就是三千人两月的军粮,张翰也看得清形式,若是战局恶化,最先断粮的肯定是西路军,补充粮草的顺序西路军也排在最后,这个情况,他说过,我跟我哥也跟他说过,他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一定会省。而且应该从北伐大战开始之后就在存,现在张翰手里的粮草说不定够三千人六个月的供给,现在敌军要是进攻不停的话,战斗部队一天三顿饭是免不了的,所以也没有多少节省的空间,六个月就只能当做六个半月来算,然后,如果疾风岭上多了五千人,即便他们也带来了一个月的军粮,但是账不是这么算的,他们来了疾风岭,然后即将断粮,也没地方去,疾风岭离长江还有一千多里,当逃兵都逃不回来,只能留在疾风岭,一个月之后,他们的粮草就要张翰出,这样一来,张翰手里的粮食就只够三个半月,

    到这儿,又有几个情况,第一,张翰和他的部队生路在哪?刚才我已经说了,中路大军要是退军,肯定会走东路,那确实是一条通天大道,无人能挡,但是西路军的退路在🂦👃哪?往北是敌军腹地,往东,距离合肥一千五百里,路上还有敌军的那支重骑兵部队,他们现在还没走,以他们的战斗力,截杀张翰的步兵就跟杀鸡一样简单,往西南,一千里外可以到达恒冲的势力范围,但是仍然有可能被截击,往南,也是差不多四百♜🉑里,到达长江沿岸,我军的长江水师现在闲着没事干,接应退军这种活太轻松了,也就是说只要张翰的部队达到长江沿岸就算安全了,但是敌军五万大军就在疾风岭下,张翰要是退兵只能趁敌军抽兵去进攻中军后方的时候率全军撤退,这样走其实本身没什么错,敌军从后方斩断中军退路,然后大军东移,与东路军会合,撤回合肥,如果大军平安退回合肥,张翰这边没什么事,若是大军有较大损失,所有人肯定会把锅扔给张翰,这叫临阵脱逃,死罪,而且是灭满门的死罪,我们再说走这条路的变招,敌军抽兵去截击大军后方,大军东移,这个时候张翰再走,中路大军就算全死都跟张翰没什么关系了,然后张翰一路向南撤退,这个时候,敌军就会发现,中路大军虽然退的十分缓慢,但是就像一个刺猬一样,敌军只能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没法下手,如果转身对付张翰就容易了,西路军基本上都是步兵,从疾风岭到长江沿岸四百多里,步兵全速撤退只需两天时间,急行军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敌军骑兵就追在后面用弓弩乱射或者用重骑兵直接冲,两天时间消灭张翰的部队绰绰有余,派兵阻击这又有讲究,整个西路军谁有舍生取义的胆识和勇气呢?我告诉你,一个都没有,就算有也是一个不知名的虾兵蟹将,没有任何号召力的那种,张翰他本人也没有这个胆识,活着不好吗?我凭什么用我的命给你们换取一线生机?所以这个时候就比谁跑得快,跑得快的人死的慢一点,跑得慢的人死的快一点,就这个区别,反正最后都要死,这一点张翰是肯定能想到的,所以他一定会率他的部队组织防御,循序抵抗,边退边打,这样一来,撤军的速度就会慢上很多,到达长江边上至少要五天的时间,中间他们至少还要睡半天觉,花半天时间吃饭,这就又多了一天,但是你要知道,大军想要达到这种撤退速度,所有辎重都得扔掉,这个时候,粮草没有武器重要,想要杀出一条血路靠的是武器,不是粮草,要是这几天没能撤到长江沿岸,带再多的粮食也是送给敌军的,所以张翰他们只有临行前的一顿饱饭加身上的干粮,这些粮食能管多久能?三天!拖到六天就等于已经饿了三天,三天时间人还不至于饿死,也勉强能挥得动兵器,但是第四天第五天怎么办?这个时候,除了断后的张翰一部,其余的那些虾兵蟹将已经在长江南岸吃庆功宴了,这个结局你认为怎么样?,这就是所有撤军的方案,

    我们再来说坚守,疾风岭易守难攻,张翰现在拥兵八千,守住疾风岭问题不大,但是三个月后断粮怎么办?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整个西路军不可能有粮草供应的,实际上,一个月后,当另外两个据点的两万多人没粮之后,肯定会来疾风岭投奔张翰,因为除了疾风岭就没地方去了,如果他们在路上被敌军截杀还算好的,上了疾风岭之后,原本够八千人三个月的粮草现在只够一个半月,🖣🔝🁤这又怎么办?难道张翰他们吃饭的时候把他们晾在一边看着,当人饿肚子的时候,什么军纪军规,朝廷律法,仁义道德的都是扯淡,张翰要是不给的话他们肯定抢啊,横竖都是死,早死几天有区别吗?所以正确的办法是把他们挡在疾风岭外面,这样做的话问题又来了,无论后果怎样张翰都会背上通敌的罪名,又是死罪!谢丞相一盘大棋下得确实不错,但是有些弃子在他们看来就是必要的代价,江南的人力,物力两倍于整个北方,北伐为何会一次又一次的失利?难道真的是因为战马差距?就是这样一波又一波的将优势拱手送出去的”,祝英台早已被这骇人听闻的真相惊得说不出话来,马文才也十分骇然的整理起之前的情报,林青山这么一说貌似整个西路军真的死路一条了,谢玄当时不让他回西线战场,可能也有不想让他回去送死的因素,他也在暗自庆幸,自家的马家军已经被调到了中路军,祝英台在原地楞了半晌,林青山也没有起心去开解她,明年林青山就要离开书院了,无论祝英台将来走向何处,也要有点防人之心才行,用别人的悲剧警醒自己远比自己亲身去体验一遍好得多,大约过了整整一刻钟,祝英台起身大步跑开,马文才连忙关切的喊道“英台,你跑慢点,小心摔着”,

    祝英台跑远之🉁🄛🉁🄛后,马文才🙕🊑🏫问道“林兄,你说谢将军不让张翰返回西路军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林青山“当然有这方面的考虑,中军确实也需要张翰这样的将才🈯🁶”,

    马文才“⚞💟我一直不明白,王🕝🊢💀坦之将军为何对张将军的去留一直漠不关心呢?”,

    林青山“这个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王家四个主事,王彪之,王坦之,王献之都是忠耿之人,最重情义的要数王献之,这个天下人都知道,王丞相身居高位,为了家族门阀,很多时候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但他本人绝对是一个忠正之人,王坦之也差不多,三人继承王家的家业,他被分到军营近二十年一直恪尽⚻职守,从无怨言,最小的王凝之现在还看不出来,以他们的人品和身份地位,去陷害一个毫无背景的张翰有失体统,而且王家他也有保持孤傲的资本,五万精兵只要想出力,绝对不弱于同人数的虎贲军,各种武器,战马,战车,弓弩,投石器,在北伐军中更是一枝独秀,借助战车的运载能力,只要他们想走,甚至都不需要战略东移,直挺挺的从官道退回合肥都不成问题,自身足够硬,根本就不需要使那些阴谋诡计”,

    马文才🁦🈃🞻“这么说来,张将军这次生死难料了?”,

    林青山“他作为一个将军🙕🊑🏫,一匹坐骑还是有的,直接⚃🎪扔了手下人撒丫子跑,九成能脱险,要是不把握好时机,现在又刚好在前线露了脸,符融肯定不会让他活着回来啊”,

    马文才“你🜶🆩们林家庄难道不想办🜌法搭救一把?”,

    林青山“能救肯定要救啊,🕝🊢💀但是现在离得太远,我们林家庄在前线也没几个人,不好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