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妮儿由监寺和尚的大弟子济空领着往小香斋去。一路上,小妮儿看见了幽静的古寺,也看见了活泼的古寺。金元殿前靠近寺门是个院子,是和尚们念经、练武、打坐的地方。大殿两侧是一片片的住所,殿后也有一小片厢房。济空带着小妮儿绕过了这一小片厢房,来到了后院。这后院不似前院的房屋那般整整齐齐,而是如遗贝一样稀稀疏疏,散落在整个后院。后院的草木也茂盛的多。
“师妹,前面就是小香斋了,这小香斋在后院,清静些。”济空垂首看着小妮儿道。
小妮儿懵懂的抬起头看着眼前清风霁月的少年,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又行了一段路,济空补充道:“对了,后院的屋舍大多空缺着,没什么人住,”济空转念道:“不过,有一处听雨阁,是住着人的,是你的霁慈师兄。”
“嗯,谢谢师兄!”
“不必客气,以后都是师兄妹了,有什么需要,便来找我。”济空道。
眼前的小香斋终于显现出来,小妮儿却是吃了一惊,眼前这座规规矩矩的二层小楼是小妮儿想都不敢想的。这一路上她见到不少规矩好看的建筑,印象最深的莫不过金元殿,可是,她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么漂亮的小阁子。这与她先前住的茅草屋是大不相同的。
紧接着,济空招呼着几个师弟将小香斋好一顿拾掇,添了些家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小妮儿带着自己的小包袱跨进了小香斋的檀木小门,看着忙碌着的师兄们,心中一动,情不自禁向一众刚刚忙活完的师兄鞠了一躬。
一袭月白中衣的少年倚在窗边,看着下头来来往往的人,阳光照在他的脸上,给雪白的脸添上几分温暖。他垂眸向下看去,鸦青的长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
“主子,今日有一个小姑娘搬到了对面的小香斋。”十一小和尚站在少年身后恭敬道。
“嗯……你看,那小姑娘多大了?”
“小的眼拙,看不出。”十一仍微微颔首站在少年身后。
“我看,她怕是七岁。”说罢,他看着下面的小姑娘蹦蹦跶跶走进了阁门。
少年抬起头看向远方,入目是一片苍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引自李白《清平调》)月白少年口中喃喃吟出这句诗。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夜。
小妮儿躺在舒适柔软还有淡淡木香的拔步床上,脑海中闪过一幕幕画面,是她从前的家,爹爹,娘亲,姐姐们,弟弟们……乃至离她家最近一户人家的张婶。她想家,想念家人们,她甚至后悔跟着老和尚走,想到这里,小妮儿的泪从脸上流了下来,滴在了枕头上。她拉上被子蒙住了脸,将眼泪蹭到棉被上,一点一点,慢慢的,她哭出了声来,又尽量压制自己的哭声,怕叫旁人听见。
哭了一会儿,小妮儿渐渐止住了哭声。她明白,自己做出的选择,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家里这么些人,只靠父亲一人养活实在是太艰难了,娘生了重病,也没钱抓药,自己得懂事,得像大姐姐一样懂事。况且,大姐姐才是最可以哭的,她面临的已经比大姐姐好太多了。想到这里小妮儿一边使劲的擦了一把眼泪,闭上了眼睛,一边盘算着好好睡一觉,梦里说不定能见到爹娘姐姐呢。
一轮清冷的半圆挂在天上,冷冷的照着人间。听雨阁的少年倚在窗边,看着对面已经合上窗子,无声的笑了笑。那月光般清冷的消瘦少年,慢慢转身,身旁的小和尚连忙将他扶到轮椅上,推着他,回到了寝室。
……
第二天清晨,小妮儿习惯性的醒了。她坐起来,茫然的看看四周,不太明白自己怎么在这里。约摸过了一刻钟,小妮儿恍然大悟。此时天已经亮了,她摸索着穿上自己的衣裳,趿拉着草鞋,走到面盆架旁,看见旁边已经放了一桶水,定是昨日哪个细心的师兄打的水。
洗好了脸,小妮儿坐在床边不知该干些什么。呆坐半晌,突然听见一阵扣门声,小妮儿“刷”的站起来,走上前去,方一打开门,便看见一个圆鼻圆眼的壮硕和尚站在门前。看见小妮儿,和尚嘿嘿一笑,道:“师妹,我是你原明师叔,你刚到这来,要是有什么不习惯的,不方便的,尽管找我。”说罢,拿起一个大包袱往小妮儿手里一塞,又嘱咐道:“一日三餐在善斋房用,就在金元殿后头,你若是觉得无聊了,便随处逛逛,想听早课也可以来。哦!对了,在你隔壁的听雨阁住着霁慈师弟,他同你一样也是俗家弟子,你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大可以去问问。”
小妮儿听着原明念经般的一大堆,终是迟疑地点了点头。送走了原明,小妮儿陷入了沉思,原明师叔他……说了什么来着?
“师妹,前面就是小香斋了,这小香斋在后院,清静些。”济空垂首看着小妮儿道。
小妮儿懵懂的抬起头看着眼前清风霁月的少年,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又行了一段路,济空补充道:“对了,后院的屋舍大多空缺着,没什么人住,”济空转念道:“不过,有一处听雨阁,是住着人的,是你的霁慈师兄。”
“嗯,谢谢师兄!”
“不必客气,以后都是师兄妹了,有什么需要,便来找我。”济空道。
眼前的小香斋终于显现出来,小妮儿却是吃了一惊,眼前这座规规矩矩的二层小楼是小妮儿想都不敢想的。这一路上她见到不少规矩好看的建筑,印象最深的莫不过金元殿,可是,她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么漂亮的小阁子。这与她先前住的茅草屋是大不相同的。
紧接着,济空招呼着几个师弟将小香斋好一顿拾掇,添了些家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小妮儿带着自己的小包袱跨进了小香斋的檀木小门,看着忙碌着的师兄们,心中一动,情不自禁向一众刚刚忙活完的师兄鞠了一躬。
一袭月白中衣的少年倚在窗边,看着下头来来往往的人,阳光照在他的脸上,给雪白的脸添上几分温暖。他垂眸向下看去,鸦青的长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
“主子,今日有一个小姑娘搬到了对面的小香斋。”十一小和尚站在少年身后恭敬道。
“嗯……你看,那小姑娘多大了?”
“小的眼拙,看不出。”十一仍微微颔首站在少年身后。
“我看,她怕是七岁。”说罢,他看着下面的小姑娘蹦蹦跶跶走进了阁门。
少年抬起头看向远方,入目是一片苍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引自李白《清平调》)月白少年口中喃喃吟出这句诗。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夜。
小妮儿躺在舒适柔软还有淡淡木香的拔步床上,脑海中闪过一幕幕画面,是她从前的家,爹爹,娘亲,姐姐们,弟弟们……乃至离她家最近一户人家的张婶。她想家,想念家人们,她甚至后悔跟着老和尚走,想到这里,小妮儿的泪从脸上流了下来,滴在了枕头上。她拉上被子蒙住了脸,将眼泪蹭到棉被上,一点一点,慢慢的,她哭出了声来,又尽量压制自己的哭声,怕叫旁人听见。
哭了一会儿,小妮儿渐渐止住了哭声。她明白,自己做出的选择,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家里这么些人,只靠父亲一人养活实在是太艰难了,娘生了重病,也没钱抓药,自己得懂事,得像大姐姐一样懂事。况且,大姐姐才是最可以哭的,她面临的已经比大姐姐好太多了。想到这里小妮儿一边使劲的擦了一把眼泪,闭上了眼睛,一边盘算着好好睡一觉,梦里说不定能见到爹娘姐姐呢。
一轮清冷的半圆挂在天上,冷冷的照着人间。听雨阁的少年倚在窗边,看着对面已经合上窗子,无声的笑了笑。那月光般清冷的消瘦少年,慢慢转身,身旁的小和尚连忙将他扶到轮椅上,推着他,回到了寝室。
……
第二天清晨,小妮儿习惯性的醒了。她坐起来,茫然的看看四周,不太明白自己怎么在这里。约摸过了一刻钟,小妮儿恍然大悟。此时天已经亮了,她摸索着穿上自己的衣裳,趿拉着草鞋,走到面盆架旁,看见旁边已经放了一桶水,定是昨日哪个细心的师兄打的水。
洗好了脸,小妮儿坐在床边不知该干些什么。呆坐半晌,突然听见一阵扣门声,小妮儿“刷”的站起来,走上前去,方一打开门,便看见一个圆鼻圆眼的壮硕和尚站在门前。看见小妮儿,和尚嘿嘿一笑,道:“师妹,我是你原明师叔,你刚到这来,要是有什么不习惯的,不方便的,尽管找我。”说罢,拿起一个大包袱往小妮儿手里一塞,又嘱咐道:“一日三餐在善斋房用,就在金元殿后头,你若是觉得无聊了,便随处逛逛,想听早课也可以来。哦!对了,在你隔壁的听雨阁住着霁慈师弟,他同你一样也是俗家弟子,你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大可以去问问。”
小妮儿听着原明念经般的一大堆,终是迟疑地点了点头。送走了原明,小妮儿陷入了沉思,原明师叔他……说了什么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