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晋王相反的是太子,太子虽然看起来只有二十万大军,还都是从海军调来的海军陆战队,但可不要忘了,太子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更有数十万少年军支撑,又掌握了岭南以南千万里河山,哪怕是最终此战太子战败,除非他死在这一战中,否则拥有岭南作为退路的太子,只需要慢慢发展,卷土重来犹未可知,甚至以如今他的底蕴,回到岭南后重整军队再次打回来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齐贤是打心眼里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站队,尤其还是站在了占据了相对优势的太子的对立面,更是他所不愿意的。只是大趋势之下,个人意志只是沧海一粟,想要硬抗无异于螳臂当车。如今儒家所有人都选择了晋王,那么作为儒家的一份子,齐贤就不得不站在儒家一方,除非他主动脱离儒家。
但这可能吗?齐家以儒学立家,儒学就是齐家的根,脱落了儒家,那就等于是抛弃了自己的根,虽然脱离了儒家或许能保证自己家人的性命,但没有了根本的齐家,只怕也很快就会支离破散。何况成了儒家的叛徒,儒家又岂能不对他进行报复?而失去了根本的齐家,又哪里能挡得住整个儒家的攻势?只怕那边太子与晋王的决战都还没有结束,这边他们齐家就要被儒家给吞噬的尸骨无存了吧?
因此哪怕是心中再如何不情愿,齐贤还是选择了接受任务,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件事未必就是绝路,或许是齐家崛起腾飞的一个机会也不一定,一旦晋王赢了,那么作为他的支持者,又付出了家主死亡的齐家自然会成为大功臣,又有整个儒家人扶持,齐家必然会飞黄腾达,而能以一己之身将整个家族崛起,他齐贤必然会成为齐家最大的功臣,被万世传颂……想到这里,面临接下来的死亡,齐贤不但不觉得恐怖,反而有些迫不及待起来了。
当然,能让他如此心甘情愿的赴死,出了儒家答应的扶持之外,还有来自皇帝的圣旨,里面隐晦的提出了只要能够抹黑李贞,齐家包括所有赴死的家族,都会得到皇帝的重赏……皇帝的亲口保证,这才是齐贤如此甘愿赴死的真正原因。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所以齐贤是打心眼里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站队,尤其还是站在了占据了相对优势的太子的对立面,更是他所不愿意的。只是大趋势之下,个人意志只是沧海一粟,想要硬抗无异于螳臂当车。如今儒家所有人都选择了晋王,那么作为儒家的一份子,齐贤就不得不站在儒家一方,除非他主动脱离儒家。
但这可能吗?齐家以儒学立家,儒学就是齐家的根,脱落了儒家,那就等于是抛弃了自己的根,虽然脱离了儒家或许能保证自己家人的性命,但没有了根本的齐家,只怕也很快就会支离破散。何况成了儒家的叛徒,儒家又岂能不对他进行报复?而失去了根本的齐家,又哪里能挡得住整个儒家的攻势?只怕那边太子与晋王的决战都还没有结束,这边他们齐家就要被儒家给吞噬的尸骨无存了吧?
因此哪怕是心中再如何不情愿,齐贤还是选择了接受任务,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件事未必就是绝路,或许是齐家崛起腾飞的一个机会也不一定,一旦晋王赢了,那么作为他的支持者,又付出了家主死亡的齐家自然会成为大功臣,又有整个儒家人扶持,齐家必然会飞黄腾达,而能以一己之身将整个家族崛起,他齐贤必然会成为齐家最大的功臣,被万世传颂……想到这里,面临接下来的死亡,齐贤不但不觉得恐怖,反而有些迫不及待起来了。
当然,能让他如此心甘情愿的赴死,出了儒家答应的扶持之外,还有来自皇帝的圣旨,里面隐晦的提出了只要能够抹黑李贞,齐家包括所有赴死的家族,都会得到皇帝的重赏……皇帝的亲口保证,这才是齐贤如此甘愿赴死的真正原因。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