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帝今年二十九岁,身材高壮,五官端正,眉眼温和,蓄了一点小胡子。
他说话很慢,是因为年轻时压力太大,落下了口吃的毛病。皇帝口吃,俗称结巴,说出去不好听,在百姓心中的高大形象碎成了渣渣。但这也不怪他,怪他老朱家一堆破事儿和他摊上了个百年不遇的不靠谱的爹。
土木之变许多人知道,因为这个教训太惨痛,给所有人留下的阴影太大,到现在大明军队士气都有些萎靡不振,不爱打仗,实在是打怕了。
这件事最戏剧化的在于,英宗被俘虏后,国不可一日无君,孙太后和朝臣商议后决定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将英宗的儿子也就是当今皇上立为太子。
朱祁钰登基后,改年号为景泰,后世称之为景泰帝。没想到隔了一年,景泰帝龙椅还没坐热乎呢,瓦剌这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要把英宗送回来!
这可还了得,一山不容二虎,英宗回来,景泰帝去哪儿?不过在大臣的劝谏下,景泰帝还是把哥哥接回来了,只是安排在南宫,自己继续当皇帝。
此时今上的位置就尴尬了,他是太子,皇上是他叔叔,他叔叔也有亲儿子,他爹还住在南宫,这个太子当的真是窝窝囊囊不伦不类。过了两年,景泰帝废掉太子,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朱见济没啥福气,很快夭折。
景泰末,皇上病重,宦官曹吉祥和大臣石亨,徐有阶决定迎英宗复辟,这件事史称夺门之变。皇位夺回来后,今上的太子之位也就回来了。但是因为他年幼时整天战战兢兢,怕哪天就被杀了,孤立无援,精神压力太大就患上了口吃。
按唐春想,皇上的心理素质嘿,真不错。
这要换了个人,自己的存在简直是新皇眼中钉肉中刺,朝不保夕的,说不定哪天就自己找了根绳子吊死了呢,不死估计也有了啥心理疾病后遗症。
皇上口吃,他也想改掉这个毛病,于是特意说话放缓速度,练习久了,乍一听说话也没太大问题,反而很显稳重威严。
汪直听了,拱了拱手,非常乖巧地笑道:“外面一片太平,臣在外面打探那么久,也是想找些有趣儿的事儿,可是听得最多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听得臣耳朵都起茧子了。臣想,百姓的心思都只想着自家的小事,邻里和睦,可见皇上治国有方,一切井然有序,百姓们安居乐业呢。”
皇上听了,果然很满意。
汪直见状,顺势请求皇上给他几个锦衣卫使使,再出宫探查。
皇帝听他要,也没说二话,让他去锦衣卫领人。
汪直立马领旨谢恩,笑得跟朵花儿似的。幸亏他这副好皮囊,嬉笑怒骂都赏心悦目。
唐春在一旁看的,嘴角直抽抽,这变脸的本事真是天生的,汪直合该吃这碗饭,没看到哄得帝妃乐不可支么。
汪直是成化三年入宫,时年四岁,进宫就被分到了昭德宫伺候,算他命好,长得不错,乍一看真不像是个小太监,人也机灵。
恰逢那时万贵妃丧子,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总有几分包容,便更加喜欢汪直。一个聪明讨喜的小太监,也很容易讨得皇上欢心,是以汪直十来岁就让他去御马监当掌印太监,又赐他飞鱼服,绣春刀,这样的荣宠简直前所未有,顶破天了。
过了两天,一大早汪直从自己的房间出来,刚走到昭德宫门口,就听见后面也有叫他。
他一转身,高挑起眉。
唐春穿着一件青色圆领小袍,束起头发,打扮成少年模样。她笑嘻嘻地凑过来,“汪大人这是出宫去?能不能带我一道儿?”
汪直上下打量她一眼,夏天天亮地早,可现在不过清晨,空气中还有清凉水汽,真不知道这人什么时候开始盯着自己的。
他理都没理他,转身往外走。
他说话很慢,是因为年轻时压力太大,落下了口吃的毛病。皇帝口吃,俗称结巴,说出去不好听,在百姓心中的高大形象碎成了渣渣。但这也不怪他,怪他老朱家一堆破事儿和他摊上了个百年不遇的不靠谱的爹。
土木之变许多人知道,因为这个教训太惨痛,给所有人留下的阴影太大,到现在大明军队士气都有些萎靡不振,不爱打仗,实在是打怕了。
这件事最戏剧化的在于,英宗被俘虏后,国不可一日无君,孙太后和朝臣商议后决定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将英宗的儿子也就是当今皇上立为太子。
朱祁钰登基后,改年号为景泰,后世称之为景泰帝。没想到隔了一年,景泰帝龙椅还没坐热乎呢,瓦剌这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要把英宗送回来!
这可还了得,一山不容二虎,英宗回来,景泰帝去哪儿?不过在大臣的劝谏下,景泰帝还是把哥哥接回来了,只是安排在南宫,自己继续当皇帝。
此时今上的位置就尴尬了,他是太子,皇上是他叔叔,他叔叔也有亲儿子,他爹还住在南宫,这个太子当的真是窝窝囊囊不伦不类。过了两年,景泰帝废掉太子,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朱见济没啥福气,很快夭折。
景泰末,皇上病重,宦官曹吉祥和大臣石亨,徐有阶决定迎英宗复辟,这件事史称夺门之变。皇位夺回来后,今上的太子之位也就回来了。但是因为他年幼时整天战战兢兢,怕哪天就被杀了,孤立无援,精神压力太大就患上了口吃。
按唐春想,皇上的心理素质嘿,真不错。
这要换了个人,自己的存在简直是新皇眼中钉肉中刺,朝不保夕的,说不定哪天就自己找了根绳子吊死了呢,不死估计也有了啥心理疾病后遗症。
皇上口吃,他也想改掉这个毛病,于是特意说话放缓速度,练习久了,乍一听说话也没太大问题,反而很显稳重威严。
汪直听了,拱了拱手,非常乖巧地笑道:“外面一片太平,臣在外面打探那么久,也是想找些有趣儿的事儿,可是听得最多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听得臣耳朵都起茧子了。臣想,百姓的心思都只想着自家的小事,邻里和睦,可见皇上治国有方,一切井然有序,百姓们安居乐业呢。”
皇上听了,果然很满意。
汪直见状,顺势请求皇上给他几个锦衣卫使使,再出宫探查。
皇帝听他要,也没说二话,让他去锦衣卫领人。
汪直立马领旨谢恩,笑得跟朵花儿似的。幸亏他这副好皮囊,嬉笑怒骂都赏心悦目。
唐春在一旁看的,嘴角直抽抽,这变脸的本事真是天生的,汪直合该吃这碗饭,没看到哄得帝妃乐不可支么。
汪直是成化三年入宫,时年四岁,进宫就被分到了昭德宫伺候,算他命好,长得不错,乍一看真不像是个小太监,人也机灵。
恰逢那时万贵妃丧子,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总有几分包容,便更加喜欢汪直。一个聪明讨喜的小太监,也很容易讨得皇上欢心,是以汪直十来岁就让他去御马监当掌印太监,又赐他飞鱼服,绣春刀,这样的荣宠简直前所未有,顶破天了。
过了两天,一大早汪直从自己的房间出来,刚走到昭德宫门口,就听见后面也有叫他。
他一转身,高挑起眉。
唐春穿着一件青色圆领小袍,束起头发,打扮成少年模样。她笑嘻嘻地凑过来,“汪大人这是出宫去?能不能带我一道儿?”
汪直上下打量她一眼,夏天天亮地早,可现在不过清晨,空气中还有清凉水汽,真不知道这人什么时候开始盯着自己的。
他理都没理他,转身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