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孔府。

    一名六十余岁,身穿三公冕服的白须老者,正肃穆垂坐于正堂上。

    御使大夫孔寒友,孔子十五世孙,大楚皇朝一代大儒。

    作为朝堂监察天下百官的三公之一,孔寒友的权势已经达到巅峰,对加官进爵自然也没什么更多的想法。

    但是,身为孔圣嫡系后裔,他对儒教在大楚的兴盛,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以图推动儒教,成为大楚皇帝亲自册封的国教。

    但当今圣上项燕然,虽对儒教感兴趣,却迟迟唯有扶持儒教兴盛的更多举动。

    这让他这位御史大夫,一筹莫展。

    最近金陵城内,一种名为“昏侯纸”的新纸,忽然在诸多门阀、官宦子弟、贵妇小姐之中,神奇的兴盛起来,众多儒生、士子趋之若鹜。

    孔寒友从孔府子弟的口中无意听说此事,立刻敏锐的察觉到,这纸里面很可能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变化。

    但是未亲眼目睹之前,他还是无法确定这昏侯纸的作用有多大。

    他派了自己最得意的两名弟子,董贤良、晁方正,前往调查昏侯纸。

    此时,两名三十余岁的青年已经归来。

    董贤良相貌温厚谦和,鞋上还有许多黑泥,也不知从何处归来。

    晁方正却是锦衣华服,神色张扬,衣裳一尘不染。

    “恩师!您要的昏侯纸,弟子已经取来了。”

    董贤良毕恭毕敬上前,躬身,双手奉上十张昏侯纸。

    孔寒友微微点头,接过了这十张昏侯纸。

    身为一代大儒,他对于麻纸,是十分熟悉的,也经常会使用。

    他曾经对麻纸的前景,颇为期待和看好。

    光是“轻便”这一个好处,便胜过笨重的竹简良多。一卷纸书,可以替代一辆牛车的数百卷千斤重的竹简。

    书生带一卷纸书去远游求学,和带一辆牛车出门远游求学,区别有多大,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麻纸的弊端也非常明显——价格昂贵、粗糙低劣不适制作书籍,导致麻纸诞生之后,根本没多少人买。

    麻纸难当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