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中众多将领里,朱儁最欣赏的就是袁叙。

    因为黄巾初起之时,朝廷兵分三路,卢植一路,皇甫嵩一路,朱儁一路。

    结果朱儁这一路出师不利,被黄巾波才击败,和皇甫嵩一起退守长社。

    朱儁心中无比郁闷。

    这个时候熟知历史的袁叙,把历史皇甫嵩的火攻之计占为己用,献上火攻之计。

    朱儁和皇甫嵩一琢磨,认为此计可行,便依计而行,趁着大风之夜,火攻黄巾大营。

    结果也和历史一模一样,朱儁和皇甫嵩大获全胜,一战就击溃了波才带领的黄巾军,斩敌数万人。

    袁叙此战首功,被朝廷封为骑都尉,秩比二千石。

    晋升为骑都尉,连袁叙都感到十分吃惊,这可是秩比二千石的官职。

    袁叙能够有如此重赏,第一是有袁隗暗中帮忙,第二也是袁叙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

    那时是黄巾之乱初期,朝廷一定要对有功之臣重重封赏,就是要告诉大汉的将士们:“好好打,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你们看,袁叙就直接提拔成了秩比二千石的骑都尉。”

    思绪回到南阳战场,袁叙听到朱儁发问,心中默默整理了一下思路。

    袁叙清楚地记得书上写着朱儁没理会众将的意见,反而是说了一大段自我的理解,最后拒绝了黄巾的投降。

    袁叙决定有样学样,照搬书上朱儁的话来回答。

    这样一来,朱儁一高兴,以为袁叙是知己,将来上报给朝廷的功劳奏折,也会多给袁叙说一些好话。

    想到这里,袁叙当即朗声回答道:“当今天下动乱全由张角等一众黄巾贼引起,末将觉得应该以雷霆之势歼灭贼寇,使包藏祸心之人,不敢再生异心。”

    “此时此刻北方黄巾尚存,南阳的黄巾只不过是目前只是见势不妙,走投无路之下才被迫投降的,并非真心实意。”

    “如果将来北方黄巾势起,谁又能保证他们会不会继续造反?”

    “如果朝廷再次发兵平定叛乱时,这群黄巾贼见情况不妙,他们又可以投降,以此保全性命。”

    “这种做法无疑是纵敌长寇,实在不可取。”

    “所以末将这才建议拒绝他们的投降,让他们知道造反,是不可赦免的死罪!”

    朱儁听了袁叙的话,轻抚短须,微微点头,心中一喜暗道:“嗯,此子之言正合吾意。”

    听了袁叙的这番言论,两侧的将领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觉得袁叙说得有道理,表示赞同;有的觉得袁叙这是不给黄巾贼活路,表示反对;也有一些则是不发表意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就当此时,一名反对袁叙言论的将领出列,开口说道:“袁将军此言虽然有理,但是恕在下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