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仪式已经过去了三天,在朝堂上关于此次事件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

    或者说,最近几天朝廷都在围绕此事运转。

    功臣的封赏,功勋的核准,被俘的北元贵族的安置工作,俘虏的百姓又要如何安置。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处理。

    但对于百姓来说,事情已经结束了。

    参加完凯旋仪式看完热闹,大家就各回各家,各自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大街上讨论此事的人群都没有多少,百姓更多的还是在关心自己的生计。

    走在大街上,陈景恪说道:“你也参加过好几次凯旋仪式了,有没有察觉到洛阳百姓和应天百姓,对此事的态度差异?”

    朱雄英若有所思的道:“应天百姓的热情更加持久,能讨论大半个月之久。”

    “洛阳的百姓似乎并不太关注此事,这才三天就没多少人谈论了。”

    这种话可谓是大逆不道,但陈景恪说的自然而然。

    朱雄英肯定的道:“那是当然……”

    “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对胜利的喜悦自然也就比较平淡。”

    陈景恪暗自摇头,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掉入自己的思维里,或者说容易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题面上。

    朱雄英喃喃自语道:对比……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以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而少关注生计之外的事情。”

    “谁当天子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天下是叫大明还是叫大元,对他们并无区别。”

    想了半天,却始终不得要领。

    “远的不说,仅摊丁入亩一项就可以说是远超历代的仁政。”

    “洛阳百姓大多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因为远离天子,就无所谓什么归属感。”

    说到后面,他语气里已经隐隐带有不满。

    “我告诉你这些,只是为了让你知道,这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本性之一。”

    眼下朱雄英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