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压力是什么,杨则虽然还没有说,但李元吉敢保证,接下来杨则必然会说这个问题。

    既然已经来了,那就是已经下定决心的,那就不能让他有丝毫不爽以及怀疑,不然他们带来的人,就很难壮大起来。

    而修建家宅,这点更是巧妙,若是他一切给几人准备好,相当于他在还情了,前面他们付出的许多,在过后他还情的过程中,都会打一个折扣。

    现在他们要自己来修建,说得好听是不想麻烦他,潜在意思就是以往对他的种种支持,不希望他将这些情用在家宅建立这上面。

    有什么要求杨则没有提,李元吉也相信杨则不会提,因为他必然会杨氏与韦氏过来的人进行扶持,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约定的约定。

    李元吉不得不感慨,这些老狐狸确实是有想法的。

    虽然知道杨则想要做什么,但他也不准备拒绝,杨氏与韦氏的人,他肯定要用,世家还会有,但不会像李二那样,离开世家朝堂与天下政务,甚至是大军就得瘫痪的地步。

    哪怕没有杨氏与韦氏,他这里还有岑氏、冯氏、宁氏等等,他势力的扩大,这些是避无可免会滋生的。

    但他有反制手段,他也不怕,他也不担心会有哪一家做大,亦或者所有世家做大,让他不得不妥协。

    李元吉顿时一笑,缓声道:“既然你们坚持,那便按你们说的做吧。

    家宅的地方,到时本王会让人尽快规划出来,给你们挑选一个好地方。

    至于之前发生的那些事,都已经过去了,该罚的也都罚了。

    在这里,只要不去做那些事,只需要做好手中的事务,上对得起王府,也就是本王,下对得起黎明百姓,就可以了。”

    听到这里,杨则与韦圆成心中都悄然松了一口气。

    杨则随即忧虑道:“多谢大王体恤。

    除了此事,还有一事需要向大王说来,之前皇帝叫上了所有世家大族作出指示。

    我们虽然也去了,但是没有能够入席,具体是什么我们并不清楚,但后面我们也有了解。

    便是皇帝利用大王所研发出来的印刷术,以此来让各家出了不少钱粮给朝廷,然后朝廷就不会将印刷术进行推广。

    为此,不少心中都记恨于大王,认为大王这是在挖他们的根。

    且皇帝还向各家许诺了一定的利益,具体是何利益还不清楚,但想来应该是税收或者入仕这些方面。

    各家都拿了不少的钱粮出来,才让朝廷稳住了当时的民生。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据传,当初李勣率领去往倭国的大军,动用的是数个府库的钱粮,如今长安周边府库,又已经存下了不少钱粮,几乎都是各家给出来的。

    我们也是因为皇帝容不下,事事对我们隐瞒,家中不少入仕之人被莫名踢出,商业贸易也遭到不少针对。

    原本我们也有想法迁移至大王这里,加上这些事的发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决心,故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