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倒数第二,那也是榜上有名啊,将来也就不必父母忧心了。

    对于考上这件事,赵盈巧是开心的,她跟着点了点头,而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姑姑为何叹息?”

    赵景程不解,儿子考上了,还有什么需要叹气的事情吗?

    “皇上,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该不该说。”

    “但讲无妨。”

    赵盈巧想了一下,道:“能不能,殿试的时候,让正楠落榜。”

    大殿里顿时安静了,几乎是落针可闻。

    别说赵景程,就算是周瑞海都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着赵盈巧。

    尹正楠好容易考上了会试,现在竟然让他殿试落榜?怎么想的啊,这还是亲妈吗?

    赵盈巧尴尬道:“这孩子,非得迎娶永安侯府的四姑娘,我寻思他考不上,便答应等考上再说……”

    赵景程恍然,思索了一下,才道:“姑姑,不是朕不想帮忙,只是父皇在位时发生过一件事,不知道姑姑是否还记得。”

    先帝在位的时候,殿试是有落榜一说的,曾经有一年,就有一个年轻人殿试落榜,还是先皇亲自批的,那年轻人自觉有才学,不服气,扭头便去投奔了匈奴,甚至一路做到了宰相,给大周带来不小的困扰。

    自此之后,先皇就改了制度,殿试再没有落榜一说了。

    赵盈巧叹了口气,知道这件事再无改变的可能了。

    “听说永安侯府的长公子会试考了七十六,正楠也是多亏了他的笔记才榜上有名,永安侯老了,但小一辈或许会有另外的境遇呢?姑姑放宽心。”

    皇帝都这么说了,赵盈巧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便留下说了会儿话,而后进后宫看了看皇太后。

    皇太后身子骨硬朗,对朝廷内外的事情也还关注,尹正楠考上的事情,她也很开心,甚至还安慰赵盈巧。

    “娶了便娶了,如今皇上圣明,想靠着咱们走关系傍后门的,别想了,想混个平平稳稳,靠着他们永安侯府自己也能做到,咱们啊,不亏。”

    话是这么说,但赵盈巧心里还是不太舒坦。

    那顾随玉有什么好的?琴棋书画没有一个惊艳,还跟某些人闹出过不三不四的传闻,现在时间过去的久了,大家便不再传口舌了,但并不能代表这件事就没发生过。

    另外就是侯府的小一辈都不长进,会试七十六名算什么?

    而今这一百多个人都进了殿试,将来也都会做官,可官还分个三六九等,亲近疏远呢。

    同样都是侯,永安侯府却还是摇摇欲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