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梦晚拿着家书,急匆匆地走来。

    林牧这个时候看到她来县衙,诧异不已。

    平日里没有急事,苏梦晚是不会来前面县衙的,她不想耽误林牧处理办公。

    “娘子,发生了何事?”林牧关切地问道。

    苏梦晚将手中的家书递给林牧,“你看看这个。”

    林牧不明所以,他接过家书,疑惑地展开,认真地看起来。

    随着目光扫过纸上的文字,他的神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原来东阳县那边旱灾如此严重!”

    “是啊,没想到竟然快一年了都未曾下雨。半年前收到的书信,对于旱情却只字未提!”

    “想必他们以为夏日是多雨的季节,认为肯定会下的,只是没想到,竟然没下起来。

    而他们之所以选择隐瞒旱情,想必也是怕我们担心。”

    “想必那边旱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吧?每天都是这么高的温度,那些种地的农民可怎么受得了啊!”苏梦晚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林牧也赞同地说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今年一直这样干旱,别说是万颗子了,能有一颗收成就算不错了。这让老百姓们可怎么活啊!

    上次我去府城的时候,听宋大人说起过中原一带遭遇大旱,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情况会如此严重。

    现在看来,如果再不降雨,恐怕当地的百姓都难以生存下去,说不定最后只能选择逃荒了。”

    苏梦晚心情沉重地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那些正在受苦受难的百姓们。

    她知道,这场旱灾不仅仅是天灾,更是对人性的巨大考验。

    “相公,要不,我让爹娘他们直接到咱们这边来吧。这边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只要勤劳,多得是土地。

    有我们在这,他们来了也好安排。”

    “能来固然好,只是此去山高路远,一路艰辛,途中更是不知会遇到何种艰险。”林牧担忧道。

    “这样,我修书一封与他们,让他们率领苏家村之人一同前来,如此一来人数众多,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于路上也会安全许多,到时候我亦带人前去接应他们。”

    距离上次离别已经六年之久,苏梦晚本想着等孩子大些,她就回家探亲。

    不曾想,家乡遭了难,趁此机会若是把家人聚集起来,也不错。

    林牧想了想,如此也好,到时候娘子也能和岳父一家相聚了。